文档详情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创新研究.doc

发布:2018-08-30约4.2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创新研究   摘 要:如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受众如何能够准确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看媒体的本事,关键之处还在于电视新闻创新性,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本文在主题内容、新闻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这三个方面创新研究着手,并提出今后还需解决的问题(即:从业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公民新闻”的质量和地方政府学好“新闻学”),新闻创新要达到叫好又叫座才是最终目的。   关键词:媒介融合;央视;新闻创新;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098-02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这些传统媒体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央视新闻节目的数字化转型体现在新闻报道中的直播中,新闻直播是依照新闻概念延伸出来的。新闻追求“时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直播可以让受众深入新闻现场,感受现场气氛,获取第一手信息。媒介融合发展下,改变了以往现场直播而采取的微博和电话联系,现如今则是采用卫星传输、网络光纤等,极大提高了直播的可看性。提到“可看性”,目前央视新闻节目褪去单调的节目背景墙,而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等,且在演播室中采用虚拟演播室背景、高清大屏效果、三维动画传播效果等,在节目呈现上利用数字技术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传统电视新闻的特征   与新媒体相比较而言,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制作与信息播报是有一定差异的,首先就新闻的制作流程来看,无论是信源的确定,信息的采集,传统的电视媒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新闻信息也来自于一些相对权威的媒体机构,公信力较强。但电视新闻的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及时性大打折扣。从新闻的叙事来说,传统的电视新闻叙事结构较为固定,观念也较为单一,并且交互性较差,多为线性单向的传播,不如新媒体新闻的交互程度较高,受众参与度大,反馈机制滞后。从受众和收视方式来看,通常电视新闻的受众年龄偏老,且播出方式是按节目的时序性安排来播出,所以新闻的传播效果较差,且受众较为被动。   仔细分析传统电视新闻的优缺点来说,传统电视新闻创新势在必行,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结合现代时代背景分析来看,新闻创新不但为自身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而且也是现当代中国新闻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科技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受众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下情上传的重要方式。在传播技术日益革新的数字时代,需要依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来进行新闻创新。   三、数字电视新闻的创新   创新是媒体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如何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利用创新手法传达给受众,这才是要着手研究的重点。我们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它的每一步改革创新都是有着重要意义。   1.主题内容创新   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而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能创新的。我们所说的在新闻内容中谋求创新,不是要让新闻报道者去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的“创造”。新闻主题内容的创新则是通过新的视角观察和透视新闻事实、发掘蕴含在这一事实之间的新闻价值,或是通过重新的整合使新闻资料和事实的价值得到更充分、全面地展示。在电视新闻内容、体裁的发现上,可联合互联网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可利用其交互性,了解受众所想、所关心的方面,打造贴近群众的有价值的新闻,央视的新闻内容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和“积极获取”相结合。   目前央视新闻联播播报的重点是对党和政府的部署、政策、决定进行集中式的、规模性的报道。因此,这类新闻内容一般都比较宏观,不易贴近受众,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决定性的政策进行转变化的报道。而这类报道成败,就是将社会与民生联系起来。通过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透彻分析权威的数据,以一种分析解释性的评论性报道,将国家社会与民生联系起来,让受众了解党的政策,使这些政策能“活起来”。比如央视系列话题“央视红亭子”在清明节期间,各大火车站都会出现一个红色电话亭,主题为“说出你的思念”缅怀逝者,追忆亲人,依托思念。传统的主流媒体这一小小的举动,当人们发现,自己都成为了新闻的主角,他们朴实的形象、语言也成为媒体上最具特色的风景线时,这种贴近百姓、深入生活、具体实际的新闻报道方式就显得尤为亲切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