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18-07-06约3.0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湖北省天门市马湾中学魏俊文 鄢俊芬   一、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的一篇文章。 本文作者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文中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收养了一个弃婴,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而这个女孩儿却因为虚荣对母亲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直到最后她被母亲深深的爱打动而悔悟流泪,抒发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   文章语文浅显感人,内容贴近学生心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A、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本文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2、 分析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2)、 能力目标   1、 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 了解本文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全文的写法。   (3)、 情感目标   1、 感情母爱,赞美母爱,感受人性美。   2、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以及亲人在日常生活琐事上对自己的关切、引导学生应怎样对待自己的亲人,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B、教学重难点:   1、 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 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文授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刚步入青春期,既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独立,又在生活上时刻依赖父母,不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他们的真情需要引导、感染。同时,学生对于以“母爱”、“亲情”为主题的文章,应该很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把它引导到阅读课文上来,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母爱和亲情的,从而使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社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校七年级学生实际能力,实施多元评价方式。主要利用现代化手段,主要采取先行组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活动练习等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应用   在学校电脑教室授课,学生与老师每人一台电脑,可随时上网查资料,并用校内论坛的形式进行交流。   六、教学过程   初中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湖北省天门市马湾中学魏俊文 鄢俊芬   一、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的一篇文章。 本文作者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文中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收养了一个弃婴,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而这个女孩儿却因为虚荣对母亲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直到最后她被母亲深深的爱打动而悔悟流泪,抒发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   文章语文浅显感人,内容贴近学生心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A、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本文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2、 分析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2)、 能力目标   1、 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 了解本文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全文的写法。   (3)、 情感目标   1、 感情母爱,赞美母爱,感受人性美。   2、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以及亲人在日常生活琐事上对自己的关切、引导学生应怎样对待自己的亲人,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B、教学重难点:   1、 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 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文授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刚步入青春期,既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独立,又在生活上时刻依赖父母,不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他们的真情需要引导、感染。同时,学生对于以“母爱”、“亲情”为主题的文章,应该很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把它引导到阅读课文上来,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母爱和亲情的,从而使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社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校七年级学生实际能力,实施多元评价方式。主要利用现代化手段,主要采取先行组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活动练习等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