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SEFA 006.3-2023 食用菌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3部分:夜蛾.docx
ICS65.020.20
CCS
B16
JSEFA
团 体 标 准
T/JSEFA006.3—2023
食用菌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第3部分:夜蛾
Technicalregulationsforforecastandintegratedcontrolofmajorpestsonediblefungi—Part3:Noctuidae
2023-12-18发布 2023-12-18实施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发布
T/JSEFA006.3
T/JSEFA006.3—2023
T/JSEFA006.3
T/JSEFA006.3—2023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测报调查 1
成虫诱集 1
4.1.1 调查时间 1
危害情况普查 1
4.2.1 调查时间 1
农事管理活动和环境情况记载 2
防治原则 2
综合防控 2
生态调控 2
场地选择 2
场所清洁 2
菌种选择 2
生产投入品选择 2
规范操作 2
栽培管理措施 2
物理防治 3
防虫网 3
灯光诱杀 3
人工捕捉 3
糖醋液诱杀 3
生物防治 3
化学防治 3
附录A(规范性) 食用菌夜蛾发生调查记载表 4
I
前 言
T/JSEFA006-2023《食用菌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眼蕈蚊;
——第2部分:蚤蝇;
——第3部分:夜蛾;
——第4部分:跳虫。
本部分为T/JSEFA006-2023的第3部分。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林、曾晓萍、陈惠、曲绍轩、林金盛、吴伟杰、侯立娟、李辉平、蒋宁、徐
平。
II
T/JSEFA006.3
T/JSEFA006.3—2023
T/JSEFA006.3
T/JSEFA006.3—2023
PAGE
PAGE1
PAGE
PAGE2
食用菌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第3部分:夜蛾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夜蛾(Noctuidae)的测报调查、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夜蛾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284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夜蛾 Noctuidae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危害食用菌的夜蛾主要有平菇尖须夜蛾(Bleptinasp.)和平菇星狄夜蛾(DiomeacremataButler)、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夜蛾成虫体长11mm,翅展25mm~26mm,粗壮多毛,体色灰暗;触角丝状,单眼2个;前翅颜色灰暗,多具色斑,中室后缘有脉4支;后翅多为白色或灰色。夜蛾幼虫体粗壮,末龄幼虫体长25mm~30mm,光滑,少毛,色较深;腹足
5对。夜蛾幼虫危害灵芝、平菇、香菇、猴头等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将培养料或子实体蛀成隧道,并将粪便覆盖在表面形成一条条黑色的蛀道。夜蛾幼虫5龄,3龄后进入暴食期,喜高温;以蛹的形式越冬;成虫产卵于培养料和菌盖上。幼虫期12d~15d,蛹期12d~18d,卵期4d~6d,成虫期4d~12d。
测报调查
成虫诱集
调查时间
当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每周观察成虫的诱集数量。
诱集方法
在菇棚(房)内距出菇面高度30cm~50cm处挂诱虫灯,在前端和中间各挂1盏,每次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接虫袋。参照食用菌夜蛾成虫形态特征,记载成虫数量。调查结果记入《食用菌夜蛾成虫诱集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1。
危害情况普查
调查时间
每潮子实体原基形成前调查1次。
调查方法
在菇棚(房)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抽取菌包10个,观察菌包出菇面的幼虫危害情况。草腐菌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