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和培育模式研究.pdf

发布:2017-08-23约7.5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论文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与培育模式研究 ∗ 王大明 (西华师范大学 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6) 内容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培育模式有三种,即政府主导型、市场推进型、政府与市场共推 型,每一种模式各有优劣。我国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共推型。同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能力建设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区域合作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提高地区财政收入的关系。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科学发展 中央提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基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 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并为此制定了“到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 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 8%左右;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力争达到 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的宏伟目标。[1]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 设小康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国际 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依据与发展模式,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 [2] 1.1 科学发展观 简单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 人为本。其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以人 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具体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央提出以节能环保等七大重点产业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要立足当前 的产业、科技实际,着眼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大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3] 1.2 波特的竞争理论 1990 年,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他的《国家竞争优 势》一书,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为“波特钻石理论”)。在这一理论中,波特认为, 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 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与相关上游产 ∗ 作者简介:王大明(1967-),男,四川广安市人,经济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 发展与管理。   92 第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论文集  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增强产业实力。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充分整合我国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扩大国内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 际竞争力的企业,进而提升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产业实力。 [4] 1.3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可追溯到 1912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 把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结合。它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采 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或工艺流程;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建立新的企业组 织形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以科技为支撑,力图克服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以新的生产 方法与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