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与调试实验
实验指导书
吕霞付、仇国庆 编写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
2009年2月
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学习并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Protel、keil)
2. 掌握单片机片内程序存储器下载方法
3. 掌握单片机程序设计(汇编及C51)
二、原理
1. 什么是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便组成了一个最小系统.但是一般我们在设计中总是喜欢把按键输入、显示输出等加到上述电路中,成为小系统。
2. AT89C51高性能8位单片机功能
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alsh闪速存储器,256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3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6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震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持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震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主要功能特性:
??兼容MCS51指令系统???????????????? ??4k可反复擦写(1000次)Flash?ROM???32个双向I/O口??8个中断源???三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7-6.V的宽工作电压范围???时钟频率0-24MHz?128x8bit内部RAM???五个外部中断源??两个串行中断???可直接驱动LED??两级加密位???低功耗睡眠功能??内置一个模拟比较放大器???可编程UARL通道??软件设置睡眠和唤醒功能3. AT89C51高性能8位单片机资料
请参考相关书籍
三、实训任务.
(1)认识MCS-51的ROM及片外RAM空间:认识51系列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ROM)的空间范围;汇编指令编码在ROM中存储形式;掌握指令编码和指令编码所在地址的概念;了解51系列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ROM)固定地址的用途。认识51系列单片机的片外数据存储器(片外RAM)的地址空间范围;了解51系列单片机的片外数据存储器的用途;重点掌握片内片外访问存储器的指令。
(2)认识MCS-51片内RAM空间:认识51系列单片机片内随机存储器(片内RAM)的空间范围;认识51系列单片机片内随机存储器的区域划分;掌握字节地址和位地址的概念;了解R0~R7寄存器与字节地址的关系。重点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四个口的用法的位操作。
(3)MCS-51汇编语言设计(编码转换):用MCS-51汇编指令进行程序设计。将四位BCD码化为十六位二进制数。(或 将四位十六进制数转化为BCD码)。要求:在PC机上调试,程序可正确运行并上交源程序清单及程序说明。
(4)键盘输入电路设计/动态显示电路设计:在实训过程中要求设计按键输入电路、设计显示电路,并画出电路图并编写按键输入子程序。重点掌握硬件电路的设计及通过编程对电路的控制。
(5)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及开发的基础,通过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有更深的理解。要求:提供电路图和程序清单。重点掌握硬件电路的设计及过程控制。
(6)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设计:设计出实现某控制目的的应用系统是本实训课的最终实训的结果。实训要求中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按键输入电路设计,显示电路的设计,及应用系统的软件编程。
附件1:
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硬件设计
单片机主要擅长系统控制,而不适合做复杂的数据处理,在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时通常选用AT89C5l、AT89C52、AT89S51、AT89S52(S系列芯片支持ISP功能)等型号的8位DIP-40封装的单片机作为MCU,一个典型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一般由时钟电路、复位电路、键盘电路、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有时也外扩有片外RAM和ROM以及外部扩展接口等电路。图1为单片机最小系统结构框图。
图1 单片机最小系统结构框图
1、系统时钟电路
单片机内部具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通常在引脚XTALl和XTAL2跨接石英晶体和两个补偿电容构成自激振荡器,系统时钟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6MHz、8MHz或12MHz等频率的石英晶体,补偿电容通常选择20-30pF左右的瓷片电容。
图2 系统时钟电路
2、复位电路
单片机小系统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手动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