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报告
萧县农村能源办公室 刘敏钦
参于人员: 徐为领 李祥志 董宜胜 魏 勇 毛玉永 吴信英 刘楚彬 韩峰
摘要:通过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典型代表区域,依据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与评价,获得我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分布、利用途径等情况,对我县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以指导我县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工作,为我县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萧县种植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萧县种植业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为手段,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带建设,基本达到年种植优质小麦100万亩,亩产407公斤,总产4亿余公斤;优质棉花20万亩,亩产皮棉70公斤,总产140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瓜菜30万亩,形成了马井镇成亩韭黄、韭青基地,酒店乡、黄口镇万亩西甜瓜基地,杜楼镇小圩子的1000亩香椿基地,龙城镇帽山5000亩大棚菜基地,孙圩子乡5万亩胡萝卜基地,大屯镇芦笋基地,杨楼镇白蒜基地,沿310、311国道5万亩鲜豌豆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瓜菜基地30多个,总产6亿公斤以上,优质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万亩;以辣椒制种为主的蔬菜制种近万亩,总产值1亿元左右。萧县辣椒种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除在国内的广东、广西、海南、北京等省市销售外,还出口韩国、美国及东南亚各国等。 二、调查过程
2009年5月28日-6月28日期间,在全县麦收期间,集中时间,组织人员开展实地调研。
(一)文案调查 收集我县统计部门定期发布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发展规划、政府公告、公开出版物等文献资料,摸清了我县的基本情况。
(二)座谈 分县、乡(镇)、村三级进行。1)县级座谈:参与的部门包括农技推广、土肥、畜牧和农村能源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通过了解所调查我县的秸秆资源现状,选出典型调查乡镇; 2)乡(镇)级座谈:分别与杜楼、白土、丁里、新庄、黄口、马井、祖楼和王寨乡镇政府及农技服务部门负责人座谈,了解所选乡镇的秸秆资源现状,并在每个乡镇挑选1-2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进行调查。3)村组级座谈,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农民代表等进行座谈,
(三)问卷调查 分别选取了白土镇孤山村、董店村、丁里镇胜利村、丁里村、杜楼镇丁庄村、杜楼村、新庄镇小集子村、大徐庄村、王寨镇邵庄村、代柿园村、祖楼镇新庄村、张湾村、圣泉乡陶楼村、大岗村、张庄寨镇张庄寨村、杭子村等20 个村进行问卷调查。调研组分5个小组进行入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5份。
三、样品采集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草谷比
为了精确评估我县的秸秆资源量,根据我县小麦主栽品种的种植分布,调研组在杜楼镇杜楼村、丁庄村、新庄镇小集子村、大徐庄村、白土镇的孤山村、董店村丁里镇丁里村、胜利村、王寨镇的邵庄村、代柿园村10 个村,选取了当地栽培面积最大、普遍推广、且其播种期、栽培期对当地也最适宜的小麦品种,并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的大田,且周围无障碍和特种小气候影响的地块,按照GB 5262对小麦秸秆进行取样,进行10天自然风干,并分别称取秸秆和籽粒的重量。经计算,我县的小麦秸秆草谷比的平均值为0.917,试验数据和结果具体见表1和表2。
表1 小麦草谷比测定结果
序号 取样地点 小麦秸秆 小麦籽粒(g) 草谷比 备注 1 白土镇孤山村 2933..45 3188.53 0.920 每村取2块地,按五点取样法,每块地取2.5平方米 2 白土镇董店村 2698.20 2984.74 0.904 3 丁里镇胜利村 2447.26 2686.35 0.911 4 丁里镇丁里村 2529.42 2705.26 0.935 5 王寨镇邵庄村 3108.32 3251.38 0.956 6 王寨镇代柿园村 2908.77 3084.59 0.943 7 新庄镇小集子村 3031.28 3356.90 0.903 8 新庄镇大徐庄村 2929.67 3284.38 0.892 9 杜楼镇杜楼村 2633.10 2968.55 0.887 10 杜楼镇丁庄村 2557.92 2783.37 0.919 平均值 0.917 由于现在非收割季节,其他作物谷草比参照常规数值计算,见下表2
表2 常见作物草谷比
作物名称 玉米 豆类 油菜 薯类 棉花 草谷比 2 1.5 2 0.5 3 (二)收集系数
在农作物收获过程中,许多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