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0卷第7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7月
Vol30 NO.7 JChongqingTechnolBusinessUniv(NatSciEd) Jul.2013
- - -
文章编号:1672058X(2013
重庆市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刁晓林,郭 华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67)
摘 要:重庆市直辖以来,人口状况进入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利用抚养比作
为测算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指标,测算出了重庆市已经处于人口红利期;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重庆市在人口
红利阶段人口结构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人口结构对投资存在影响,在人口转变过程中,重庆
市应该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收获人口红利。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4;C92 文献标志码:A
-
一直以来,对于人口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从未停止,无论是哈罗德 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
-
论还是索洛 斯旺模型都不同程度地刻画了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而这些经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模
型都主要围绕着人口总量变化或者人口增长速度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研究,忽视了人口结构性变化对
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这一研究的空白在日本人口学家黑田俊夫于 1984年提出的著名命题“黄金年龄
结构”后得到的填补。随着国外经济学家对20世纪东亚经济奇迹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引发了人们对人口年
龄结构转变下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广泛重视,从而有了“人口红利说”的诞生与传播。自1998年开始,联
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每年出版的《世界人口现状》中都使用人口红利一词,从而使人口红利的概念逐渐为国际
社会认同和使用。
所谓“人口红利”(demographicdividend),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迅速转变阶段,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即
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小的年龄结构特征,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
相对较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使重庆人口的自然变动与全国一样,在不到50年的
时间里实现了人口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
性转变。这一人口转变究竟是不是影响重庆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具体是从哪
些方面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重庆经济增长,重庆又该如何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收获人口红利,是此处研究
的问题。
1 重庆市人口转变过程及与全国对比
- - - -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 -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jscxx201302610).
作者简介:刁晓林(1987),女,天津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第7期 刁晓林,等:重庆市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3
1.1 人口转变理论介绍
根据人口转变理论,人口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模式,经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
然增长率”模式,最终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模式。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与
死亡率下降初始时间与速度不同步,死亡率下降先于出生率发生,从而形成年龄结构变化的3个阶段。这3
个阶段分别具有高少儿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高老年抚养比的特征。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的情
况下,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也高,有利于经济增长。
1.2 重庆市人口转变过程及与全国对比
图1显示了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