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赤霉素对干旱胁迫下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pdf

发布:2018-11-26约1.71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第42卷第5期 — 271— 杨 阳,刘秉儒,贾倩民,等.赤霉素对干旱胁迫下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271-275. 赤霉素对干旱胁迫下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 杨 阳,刘秉儒,贾倩民,韩丛丛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以沙冬青为试验材料,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5%、10%、15%、20%、25%、30%、35%)聚乙二醇 (PEG)、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300、350mg/L)赤霉素以及赤霉素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沙冬青种子萌发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与PE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9799;低浓度 (5%)的PEG能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当PEG浓度高于10%时,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随PEG浓度的增加而显著 下降,且不同浓度的PEG胁迫对沙冬青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沙冬青种子萌发具有 不同的促进作用,且沙冬青种子萌发率与赤霉素浓度呈单峰曲线,以200mg/L浓度最佳。说明赤霉素对沙冬青种子 萌发具有低浓度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的轻微抑制效应,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够缓解和刺激干旱胁迫下的沙冬青种子 萌发,未萌发的沙冬青种子复200mg/L赤霉素后的恢复萌发率均达到40%以上。尽管200mg/L赤霉素对解除干旱 胁迫后的沙冬青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浓度超过25%的PEG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表明在一定范围的干 旱胁迫下,沙冬青种子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但PEG浓度过高会导致种子失活;结果还表明,幼苗鲜质量可作为赤 霉素促进作用和沙冬青植株与干旱胁迫相抗衡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沙冬青;PEG;赤霉素;干旱胁迫;种子萌发 +   中图分类号:S793.905;Q946.8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5-0271-04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地 [1-2] 1 材料与方法 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抗逆 [3] 性极强 。沙冬青以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因而种子萌发是其 1.1 试验材料 生活史中的关键阶段,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反映了其适应环境 试验用材料为沙冬青种子,于2012年采集于宁夏银川市 [4] 的生态机制 ,并且种子萌发时期的耐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 东部的灵武市荒漠区,千粒质量为53.2g。选取健壮饱满、无 [5] 是其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聚乙二醇(PEG)模 损伤、无虫害的种子,用65%乙醇消毒5min后,再用蒸馏水 拟高渗溶液法已经成为研究种子萌发性状的重要方法,在水 冲洗干净,用100℃水处理5min后常温放置24h。 [6-8] 稻、小麦等农作物上被广泛使用 。关于沙冬青的耐旱性 1.2 试验设计 研究已有一些报道,最早见于对其形态解剖特征及理化性质 选取上述处理的均匀一致的沙冬青种子,将其整齐地排 等方面[9-10]。本试验以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 列在铺有数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 100粒。室温下 7种不同浓度(5%~35%)PEG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以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5%、 期系统了解沙冬青种子萌发阶段的耐旱性特征并揭示其抗旱 10%、15%、20%、25%、30%、35%)模拟干旱胁迫,并用不同 机理,为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浓度的赤霉素溶液(50、100、150、200、250、300、350mg/L)进 提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