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第2部分:WBS编码施工应用编制说明.docx
PAGE10
江西省地方标准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第2部分:WBS编码施工应用》
编制说明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第2部分:WBS编码施工应用》
标准编制组
2024年1月
PAGE2
PAGE2
江西省地方标准《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第2部分:WBS编码施工应用》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本地方标准的制定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立项计划DB36-2024-8-08,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化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公路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施工信息模型(ConstructionInformationModeling,CIM)的规范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复杂的公路工程项目中。
过去几年中,江西省公路建设面临着施工精度要求提高、工期缩短及成本控制等挑战。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工程管理的需求,尤其是在协调复杂施工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因此,利用施工信息模型进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提高施工阶段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为此发起了《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第2部分:WBS编码施工应用》的编制工作,旨在通过标准化施工信息的应用流程,提升施工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返工,优化资源分配,从而降低成本并缩短工期。
该标准的制定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信息精确传递:确保从设计到施工各阶段的信息无缝对接和准确传递。
实时更新与共享:施工信息模型需支持实时更新和共享,以便所有相关方都能及时获取到最新数据,有效应对现场变更和调整。
技术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考虑到不同承包商和供应商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和工具,标准需涵盖技术的兼容性和数据的互操作性。
风险管理与优化:通过施工信息模型进行风险预测和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
通过制定并实施《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第2部分:WBS编码施工应用》,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希望能够推动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达到更高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支持省内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
起草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管理公司、长安大学、江西同济建设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主要起草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组(2022年1月)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公路工程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设计图质量不高、变更频繁、工程返工多,质量保证体系复杂,管理资料存在人为因素的失真等等,一直困扰着建设方和运营方。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将建设对象的全寿命周期的信息进行集成,把各种信息整合于信息模型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由于公路工程涉及到的专业众多,各专业在建模时通常根据习惯,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经常出现模型坐标系、原点不同,模型整合困难;模型层级划分随意,应用时需要重新建模;管理权限不明,模型错删误删;构件库命名、存储混乱,找不到目标文件等诸多问题。同时,现阶段BIM技术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清晰、资源需求不清楚、行为边界模糊、交付物不明确等问题,从而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推进BIM技术应用,造成BIM价值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其应用成果也得不到准确的评估。
目前,公路工程行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施工、运维单位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引入BIM技术。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BIM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G45大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全专业BIM建模及应用方面梳理出了一整套流程,在本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推广意义。因此,无论是从迫切程度还是技术储备方面,编制《公路工程信息模型使用规程第3部分:施工信息模型应用规程》都是十分必要、适时和可行的。
编制组在接到工作任务后,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2.相关标准、规范的搜集分析(2022年1月~2022年6月)
标准编制承担单位收集整理了相关标准,标准编制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筛选、归纳,拟定了标准的大纲,并进行标准讨论初稿的编制。
广泛收集国内关于BIM技术服务相关标准、规范、依据或指南,力争本标准的内容能够满足行业各类型工程的实际需求,又能符合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方面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