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课堂中的语言评价.doc

发布:2017-04-06约3.6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孩子,你做的很好” ——教师课堂中的语言评价 2010级教育学 张达摘要: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教师准确公正、真诚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手段。“课堂评价应遵循激励性、导向性、平等性、多元性以及时性和延缓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践表明,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等活动,巧妙运用语言评价技能,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同步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 课堂评价 语言艺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明确指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师生灵魂对话、交往的家园。课堂中教师艺术地运用评价语,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而课堂评价语必须坚持个性发展策略,重视学生的独特性,锤炼教师的言语评价艺术。 一、课堂评价用语概念厘定 课堂评价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即时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评价语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评价语能够起到启发、激励或鞭策学生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美国著名教育家费朗德说过,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有成效的教育。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 二、教师课堂语言评价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激励能诱发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灵感涌动。因此,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育人观念,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闪光点,“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学生微小的进步,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热情、信心和勇气。激励性评价应该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既要让学优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更要让学困生获得充分的自信,助其走向成功。 (二)导向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引领、指导、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正确之处激发潜能,在错误之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表达与主流价值观、知识的科学性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进行方法指导、意向引领和人生导航,坦率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诚恳地予以纠正,并提出希望。但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评价的多元性,无原则地“尊重”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知识性错误绝不能认同,至少要给出正确的示范,对于学生的不良个性行为也不能迁就,至少不予张扬。因此,有效的评价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地甄别或褒奖,还要唤醒、感染、激励和引导。 (三)及时与延缓相结合原则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要求教师具有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每一个课堂生成,把握张驰有序的评价时机,将当机立断与静观其变相结合,顺势引导,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对于学生正在进行中的学习行为,教师也不要过早地定性评价。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因紧张而理不出头绪时,教师就要实施延缓评价,即适当延长学生思考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科学研究表明,新颖而又有创造性的见解往往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过早的评价会将学生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而无法将“原生态”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教师就无法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难以作出准确、恰当的评价。 (四)平等原则 平等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需求,是一种反映人们的普遍追求和理想的价值目标,它意味着同样的情况要同样对待,不同的情况要区别对待。平等还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糅合剂。作为处在“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动态生成的学习行为,理应作出明确而又公正的评价,而不是似是而非或不置可否;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忌厚此薄彼;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不要动辄就以“不对”、“猪脑子”、“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等语言来刺伤学生,而应遵循学生“无错”的评价原则,即不直接指出学生回答“错误”,而是以不评价代替评价,通过教师或其他学生作出正确的示范,以达评价之的。 三、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的现实症结 (一)失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过于随意。随意的评价语言是课堂评价中最普遍的问题。老师们会说,我们天天跟学生打交道,谁能保证每一句评价都会恰到好处?的确老师用一两句不够准确的评价语言可以理解,但是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尊心,加以批评指责甚至冷嘲热讽的现象也有。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效果不同,男女学生之间也存在“待遇不同”。如果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会产生隔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