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违法危害”课堂实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课第一框《认清违法危害》课堂实录
?
认知: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了解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四类行为;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处罚方式,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
?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为的底线──禁区意识,自觉守法,预防犯罪;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的观念。
?
运用: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危害。
?
难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类别。
?
教学方法:
?
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2009年6月第1版,2011年10月第13次印刷)P95~99;《教师教学用书》P110~P12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教学视频、课件。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下载编辑相关视频;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内容。
?
学生:排练情景小品《名胜古迹乱涂案》;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搜集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和现象的材料。
?
板书设计:
?
?
授课过程:
?
师:(导入新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类探索征服太空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美国公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调查报告》,结合教材第94页单元导语,思考以下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意外吗?对我们有何启示?
?
生1:失事是由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缺陷,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高速撞击到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系统,形成裂隙,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得以从裂隙处进入机体,造成航天飞机在德州上空解体。
?
生2: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脱落,将左翼防热瓦砸了个小洞。
?
师:是啊,0.77千克的泡沫将左翼防热瓦砸了个小洞,热量进入机体引起爆炸。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失误,却在本来可以普天同庆的日子里,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
?
师: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航天发射讲究万无一失,因为一点点的失误和缺陷,就会招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后果。航空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防微杜渐,改进技术。
?
(用PPT出示)要防微杜渐,杜绝任何细小的失误。
?
(过渡):我们中职生正值青春年华,如同这“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一个小小的故障,就足以折断自由翱翔的羽翼。一次不良行为、一次违法行为、一次犯罪,都有可能毁了我们的一生。许多“大错”,都是从“小错”开始,在“小错”的不断累积中形成的。我们不能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心理,而要防微杜渐,约束自己。
?
那么,违法犯罪有什么危害?我们又如何防微杜渐?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呢?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讨第四单元的内容。
?
师:(用PPT出示第四单元和第九课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了解第四单元和第九课内容结构。)(板书)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已?避免违法犯罪
?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师:请看三段视频:
?
1.《地震传言案》:两名高中生想提升QQ的人气,想歪招,散布地震谣言被拘。
?
2.《球迷闹事案》:足球流氓成中超联赛另类主角,闹事第一,看球第二。2010年8月14日,中超杭州主场迎战申花,远征杭州的千余名申花球迷准备搭乘大巴返回上海时,遭遇当地球迷袭击,一时间砖块横飞、多名申花球迷被砸中,其中上海蓝魔球迷协会会长徐峰被砖块击中面部,送至医院缝17针。几名主要闹事者被警方拘留。
?
3.《持刀抢劫案》: 2011年7月29日上午,在连云港连云区墟沟镇,一个凶悍的歹徒持刀抢劫小店,最终被抓住。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歹徒居然是个女孩,只是外貌很像男的而已。歹徒被警察带到连云公安分局墟沟派出所。
?
师:上述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有哪些危害?需承担何种责任?对我们有何启示?
?
生1:为了提升QQ人气,无中生有,利用微博,散播造谣,应被拘留。
?
生2:球场闹事,伤人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
?
生3:小邱持刀抢劫是一种犯罪行为和侵权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
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生活中法律的“雷区”随处可见,上述案例只是生活中各类违法案件的冰山一角。
?
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板书)认清违法危害。
?
(板书)懂得违法无小事。
?
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用PPT出示)
?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95《小兴打人案》,现有三个观点,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学生看书、小组充分讨论后,回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