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文学先秦叙事散文.ppt

发布:2017-04-27约7.99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先秦历史(叙事)散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第375片) “履霜,坚冰至” (坤·初六爻辞)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坤·上六)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中孚·六三) (甲骨卜辞摘选) ;毛公鼎;(2)叙事:《曶鼎》。西周中期周恭王时代,贵族曶(或释为舀)制作的礼器。1778年清代学者毕沅所得,晚清毁于兵火,今仅存铭文拓本,现存约380字可辨认。铭文共3段(策命为王卜者;购买奴隶的纠纷;匡季抢禾纠纷)。记述曶先用“匹马束丝”,?后改用“金(铜)百锊”,向贵族效父赎买5名奴隶之事?,是发现的记载西周奴隶价格的唯一史料。;二、发展 1、?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荀悦《申鉴》: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于庙。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动为《春秋》,言为《尚书》。君举必记,臧否成败,无不存焉。? ;2、《尚书》记言 (1)名称由来:《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官方文告资料汇编)。原名《书》,汉代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共58篇。 虞书(5篇):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夏书(4篇):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商书(17篇):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周书(32篇):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縢、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2)今古文:今文28篇,汉代伏生传授,参看刘起釪《尚书学史》订补本(中华书局1989),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古文58篇,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44篇,由孔安国进献朝廷,后佚失。东晋梅赜献孔安国古文尚书58篇。清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证据力辨其中25篇为后人伪造,为学界普遍接受。;(3)《商书·盘庚》:记言文之祖。 迁都,古今之常例,而于远古为甚,或因天灾,或因人祸:“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史记·殷本纪》: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4)《周书》与周公姬旦 言:《洛诰》、《立政》、《无逸》告诫周成王姬诵;《史记·晋世家》周成王桐叶封弟于唐,君无戏言(史佚谏)-《说苑》(周公谏);《夏书·皋陶谟》皋陶告诫禹: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幾。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司马光《训俭示康》引张文节语:人之常情,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5)尚书特点: A、单独成篇,结构完整; B、语言古奥典雅(韩愈谓之“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 C、修辞手法多样 ; 三、《春秋》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鲁国《春秋》原为鲁国史官编写,后来经过孔子整理修订,赋予“微言大义”,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三晋: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间的历史。 鲁国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 宣、成、襄、昭、定、哀 。 ;纲目式叙述,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