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doc

发布:2017-06-26约1.05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 李健星 班级: 1班 学号: 91546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O一二年四月 目 录 1、设计基础数据: 1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2 (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 (2) 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4 (3) 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6 (4) 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7 (5) 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6 (6) 抽油机校核 21 (7) 泵效计算 21 (8) 举升效率计算 24 3、设计计算总结果 26 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井深:2000+10m=263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配产量:50t/d 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改为56mm,mm) 冲程:3m 冲次:6rpm 沉没压力:3MPa 电机额定功率:37kw 、 (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他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bras方法。Petrobras方法计算综合IPR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曲线和水IPR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当预测产量或流压加权求平均值。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和饱和压力及油藏压力。 因为,== t/(d.MPa) 某一产量下的流压Pwf =j()= x(10)=t/d =+=34.161+=45.733t/d -油IPR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当0q时,令q=10 t/d,则p==MPa 同理,q=20 t/d,P=1MPa q=30 t/d,P=1 MPa 当qq时,令q=0 t/d,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 P=f+0.125(1-f)P[-1++0.125×(1-0.4)×10×[-1+ =6.910MPa 当qq时, 令q=t/d P=0.4- =2.521MPa 综上,井底流压与产量的关系列表如下: Pwf/ Ma 21.599 16.798 11.998 6.910 2.521 Q/(t/d) 10 20 30 40 46 得到油井的流入动态曲线如下图: 图1 油井IPR曲线 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地层的压力Mpa和温度90℃。 原油的API度 y==36.95 —地面条件下的原油相对密度:0.84。 溶解油气比的计算 因为15y=36.5,使用Lastater的相关式 (12) 式中,—地面脱气原油的有效分子量; —天然气的摩尔分数。 的计算 y时 =264.93 的计算: 首先计算泡点压力系数:=1.69 由, =0.4398 所以: R=23650*=58.87 ③ 原油的体积系数的计算 =556.92 B=0.972+0.000147*F=1.22 m/ m原油密度计算 P==732.75kg/m 式中,P-在压力P及温度T下的原油密度,kg/m; y-地面条件下的原油相对密度; y-地面条件下的气相对密度; R-在压力P及温度T下的溶解油气比,m/ m; B-在压力P及温度T下的原油体积系数,m/ m 油水混合液体的密度 P==839.65 kg/m 液体粘度 1)原油粘度 “死油”(脱气油)粘度 μ ===6.5355*10Pa.s 式中x=y*(32+1.8t)=0.2184(地面) y=100 “活油”(饱和油)粘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