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修正版.doc

发布:2018-11-24约2.4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中外建筑史、0710025 总学时数:54(理论课学时数:50 复习与考试学时数: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设计 1 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1.2、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1.3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2.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2、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考证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3.2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3.3 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序号 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及要求 活动设计 课内学时安排 1 原始社会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 讲授100% 2 2 奴隶社会建筑 夏、商、西周建筑 讲授90% 提问10% 2 春秋建筑 2 3 封建社会建筑 封建前期建筑 讲授80% 欣赏20% 2 封建中期建筑 4 封建后期建筑 4 4 中国近、现代建筑 近、现代建筑概况 讲授80% 欣赏10% 提问10% 2 近、现代建筑的类型、发展与建筑作品、建筑思潮 4 5 外国古代建筑 外国古代建筑 讲授100% 4 6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讲授80% 欣赏10% 提问5% 布置作业5% 2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2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2 亚洲封建社会建筑 4 7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英法建筑 讲授80% 欣赏20% 4 欧洲其他各国建筑 4 美洲殖民地和美国独立前后建筑 4 8 国外近、现代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思潮 讲授80% 欣赏15% 布置作业5% 4 现代建筑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4 复习、考试 4 合计学时 54 4 实施建议 4.1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讲练结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史的认识与对建筑学的喜爱。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应用了讲授法,案例解析法,鉴赏法等。每个阶段最后进行作业或案例的分析与点评,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建筑史,明白建筑学的发展方向。力求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多用启发式和鼓励式的教学引导。 4.2 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考试题型分析 (1)、考试的题型为材料分析题。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和建筑学的发展。学生通过对所课程的学习,了解,运用所学的建筑史理论来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对建筑史的敏锐力。 (3)、考试分数的比例为:100分。 2、教学过程评价 第一作业的形式主要以论文为主、作业的次数为6次。安排长周期作业,课程论文一般3周写一篇。第二,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与幻灯、投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采用集中成分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第三,利用到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览相关资料。第四,到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第四,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以60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