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龄化经济学分析(文献资料整理).doc

发布:2017-09-07约6.6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龄化经济学分析 一、定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定社会中老龄人口比重相对较高的一种人口结构状况。目前国际社会广泛公认的一种定量标准是, 如果在一个社会中, 60及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 或65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 那么该社会就可称为是老龄化社会。 二、现状: 三、我国老龄化的特征: ( 1)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到目前已接近1132 亿, 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 /5, 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 /2。 ( 2 )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 年左右的时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 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 年, 瑞士用了85年, 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 年, 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 3 ) 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上看, 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龄化了, 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不久的将来, 这一 银发浪潮! 就将席卷全国。 ( 4 ) 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 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 特别是2040 年以后, 老年人口的内部老化尤为严重。2040 年, 70? 79 岁的 中老年! 人口将突破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 达1?? 86 亿, 而80 岁及80 岁以上的 老老年! 人口的比例也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9%, 达3300 万。到了2050 年, 70及7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2 亿( 1990 年为2909万) , 而其中80 岁及80岁以上的 老老年! 人口的比例也将占老 年人口总数的12?? 9%, 绝对数达5000 万( 1990 年为771万)。 ( 5 ) 我国人口未富先老, 对经济压力很大。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 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较低的, 而且差距很大。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时, 老龄化程度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呈现 未富先老的特征 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双重影响: 储蓄——供求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实质上是由两方面因素, 即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造成的。首先对前者进行分析。如果人均寿命延长后, 退休年龄不变, 那么职工退休期就会相应延长, 笔者在这里称之为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提前退休??。从个人账户制度的运行机理来说, ?? 提前退休?? 就意味着储蓄增加, 个人账户上将会有更多的货币资产。其次, 对后者进行分析。从表面上看, 由于每个退休人员都在工作期间理性地为自己多储蓄了相当的货币资产, 因此, 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在职职工的减少, 并不会影响其退休后养老金的数额和生活水平。但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 即使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巨大, 并实现了预期的保值增值, 但其始终是处于货币或金融资产形态的, 其具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不可能不受到货币或金融资产供求规律的影响。退休人员在退休后通过出售个人账户上储存的金融资产来获得养老金时, 如果生育率的下降, 使得有能力购买这些金融资产的在职职工数目和购买力相应下降, 则这些金融资产的价格必然随供求关系的失衡而下降, 退休人员实际能得到的养老金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而且, 就储蓄本身而言, 个人账户上的退休金储蓄和普通储蓄的性质截然不同。后者是否转化为消费, 何时转化为消费, 一般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在既定期限内并不具备必须转化为消费的刚性。而前者则相反, 其转化为消费是必然的, 转化的时期也是既定的, 不管这一时期金融资产的供求如何失衡, 退休职工的唯一选择仍是出售, 不存在任何时间上延期等待的可能。这就会进一步增大退休人员实际得到的养老金数量下降的风险。 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或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有所下降, 因为个体通常在退休之前达到自己财富积累的顶峰, 退休后财富数量开始逐渐减少, 为了使一生的消费保持在比较平稳的水平, 个体一方面会在工作阶段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以保证退休后的消费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另一方面, 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 老年人口比例在上升, 而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低, 从而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比较低。 储蓄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人口老龄化进程可能对储蓄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们在工作期间的储蓄倾向为正,当人们预期到寿命会提高时,也会增加储蓄的份额,而退休后储蓄倾向往往由正为负。从社会整体来看,如果一定时期人口的总负担系数较低,即工作人口在全部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那么全社会的储蓄规模将极为可观,反之,当人口的总负担系数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