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易学基础教程-课件.ppt

发布:2018-09-07约4.49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易传的形成年代 易传的作者 易传的特质 《易传》是一部战国以来系统解释《周易》经文的论文集。共七种十篇,被成为“十翼”。《易传》文字中包涵了深邃的思想,是圣人之言。 《易传》各篇非成于一时,作者自然也不是一个人。传统认为是孔子亲手所著观点已经被大多数人否则。但是《易传》肯定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 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熟读《易》是事实,在孔子看了,《周易》的用途是用来提高人的道德思想境界,不是不问吉凶祸福。 《易传》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出自于战国时期孔子的后学之手。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融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新思想。是一部哲学著作。 一、《彖传》解经的体例 分析别卦卦体 阐释卦名卦义 解释卦辞 解释别卦卦象 剖析爻位爻义 阐发义理 分析别卦卦体 《彖传》对于别卦卦体的分析,一是从经卦的卦德入手,二是从经卦的卦象入手。 例如: 屯卦的卦体为x,水雷屯。下震上坎。 《彖传》:动乎陷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 所谓“雷雨”,就是以屯卦的卦象解释屯卦卦体的构成。雷,指下震;雨,上坎。震为雷,坎为水,雨即水。 所谓“动乎陷中”,则是以经卦的卦德来解释屯卦卦体的组合之义。 屯卦的下体为震,震的卦德为动,屯卦的上体为坎,坎的卦德为陷。 所以屯卦的卦体组合就体现出在危险中变动发展。 泰卦的卦体为X,下乾上坤。 《彖传》曰: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泰卦的组合表现了天与地、上与下、君子与小人一定的关系。 《彖传》认为别卦卦体二经卦的不同组合,有着深刻的含义。 这里的“交”、“消”、“长”就是通过分析泰卦二经卦的卦象和卦德而得出的别卦的卦德。 阐释卦名卦义 《彖传》解经,往往由卦名而及卦义,从别卦卦名入手,推及一卦主旨。多以卦名为线索,直探卦义。方法大致有二: 1 、就别卦卦名本字进行推阐。例如 《歉.彖》 歉,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歉,地道变盈而流歉,鬼神害盈而富歉,人道恶盈而好歉,歉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由卦名而阐发“歉”之美德,由天道而论及地道,由鬼神而论及人道,强调“歉”德的普遍意义。 阐释卦名卦义 2、就卦名之义进行论述 《颐.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养之时大矣哉! 揭示卦名之义为养,再从养字入手,阐释的养天心的道理。 解释卦辞 彖传的主要工作就是解释卦辞,其对于卦辞的解释,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咸.彖》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先解释卦义,随后再列举卦辞以印证。大有、晋、旅、巽都是如此。 先分别引出卦辞,再逐句进行解释,这种方式最为常见。蒙、需、讼都是如此。 剖析爻位爻义 卦辞是总说一卦大意的,最能体现卦义的,则在一卦的主爻。 彖传以爻位解经,主要的术语有“中”、“刚中”。中指别卦的二爻或者五爻,它们分别位于下、上经卦之中位。 例如:《讼.彖》讼,有孚窒惕,中吉。 刚来而得中也。 所谓“刚来而得中”,是说“讼”卦与“需”卦反对,讼卦的九二爻自需卦的九五要而来占据下卦的中位。 阐发义理 彖传在易理的阐发上,两个突出的特点: 1、以“时”的概念说卦 所谓“时”,是一卦当时的具体形势、环境与条件。论卦首先要知“时”,不知“时”则无以论卦。“时”是制约爻的,卦“时” 一变,六爻必随之而变,吉则反转为凶,凶则反转为吉。只有了解卦时,才能把握一卦的主旨,正确理解六爻的变化。 2、以“来”、“往”、“上”、“下”等词揭示易卦的相次之理。 自上而下曰来,就是指从发转卦的上卦爻位来到本的下卦爻位。例如:讼卦,刚来而得中也。讼九二来自与需之九五爻。 自下而上曰往,往是指从反对卦的下卦爻位,升到本卦上卦之爻位。如:骞之九五来自解之九二。 二、《彖传》的思想 乾坤两卦的彖辞既是解释两卦的卦象,又是表达了作者的世观。 彖传认为,天道是最根本的规律,人道必须效法天道,从观、贲两卦的彖辞可以从中体会。 彖传的人生观最为突出的就是尚中守正说和好歉说。此说可以从离卦和歉卦两卦的彖辞中加以体会。 自然观 乾坤两卦的彖辞既是解释两卦的卦象,又是表达了作者的世界观。 第三节、象传 《象传》是阐释各卦卦象和各爻爻象的。象,本指卦之上下两象以及两象之间的六爻之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