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九章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练23 Word版含答案.doc

发布:2018-06-02约1.85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练23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率为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所拥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不公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 B.这是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诱因 C.这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D.反映美国消费市场出现问题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讨论主要是因为(  ) A.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 B.受苏联实力壮大的影响 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3.“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 A.有助于提高民众信心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4.(2017·沈阳模拟)1931年9月至1932年7月有48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26个国家实行定额入口和公开禁运。其中,英国在1932年实行保护关税和帝国优惠制,德国在1933年实施闭关自守计划。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下各国采取的正常行动 B.是损害世界贸易的保护主义措施 C.说明自由主义经济已经严重过时 D.这是对美国经济政策的有力报复 5.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 A.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困境和不满 B.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 C.通过增加政府财政开支来增加就业 D.整顿了金融秩序,为新政的推行奠定基础 6.胡佛及其追随者认为:“新政破坏了(企业)信心,妨碍了投资,从而推迟了复兴。”当时美国共产党主席厄尔·白劳德认为新政是“饥饿纲领”,指责实行新政的罗斯福“不过对群众的生活水准进行着更凶恶的打击”。两者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  ) A.说明两者所站的阶级立场基本一致 B.基本不符合新政的初衷和实际效果 C.反映了美国保守党的势力非常强大 D.表明新政在推行中未达到预期目的 7.对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当时中国的《东方杂志》在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结合背景理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罗斯福新政之初效果不明显使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产生怀疑 B.作者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C.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吸引了先进中国人 D.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8.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说,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10.某经济学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应对经济衰退和增加就业。”这一理论(  ) A.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B.主张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与自由放任政策的主张一致 D.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 11.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混合经济”模式 B.推动新经济的兴起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福利国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