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力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3.2.1 离心飞摆式自动调速系统——频率的“一次调整”作用原理 5.3.2.1 离心飞摆式自动调速系统——频率的“二次调整”作用原理 频率调整的习题 若负荷突然增加使频率降低为49.9Hz,则负荷功率的突然增加量为多少? 若要使 f 降低为50Hz,则需要二次调频增加功率多少? * 5.3.3.6 算例分析——负荷突变时功率频率调整量的物理意义 功率频率的变化量正负符号规定: 功率增大为正,频率上升为正 负荷突然增大ΔPL0,经机组及负荷的一次调频后,运行点从0到0‘,相应频率、发电机与负荷功率的变化量为Δf 、ΔPG和ΔPL;即频率下降了 |Δf|,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了ΔPG ,负荷功率下降了|ΔPL| 。 一次调频后实际的频率和功率 * 5.3.3.6 算例分析——一次调频的二次功率分配原理(补充) 配置有调速器的机组首先不考虑功率调整量是否足够,而按照负荷突变量确定系统频率的变化量及各机组功率的调整量。若机组功率调整量大于其最大可调量,则设过调机组出力增量为最大可调量。以此计算一次功率分配对应的频率调整量和系统功率调整量。然后计算二次功率分配的不平衡功率,并设过调机组不参予调频,修正系统单位调节功率,重新根据不平衡功率计算二次功率分配的频率调整量、机组与负荷的功率调整量。 * 5.3.3.6 算例分析——一次调频的二次功率分配轨迹 0 01 011 012 * 5.3.3.6 算例分析——一次调频的二次功率分配计算过程 假设已知初始功率和频率 不考虑发电机调整量是否足够,则一次调频结束后的实际功率和频率为 * 5.3.3.6 算例分析——一次调频功率的功率分配计算过程(续) 假设存在过调机组(调整功率大于其额定值) 则一次调频的二次功率分配过程如下: (1)设一次频率过程中的一次功率分配对应过调机组的最大功率调整量为: 一次功率分配对应的频率调整量为: * 5.3.3.6 算例分析——一次调频功率的功率分配计算过程(续) (2)二次功率分配时系统的单位调整功率修正 一次功率分配结束后系统的功率调整量 一次功率分配结束后系统的不平衡功率 二次功率分配时过调机组单位调节功率为0 二次功率分配时的频率变化量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 二次调频的功率频率调整原理图 二次调频的频率调整量计算公式 二次调频的频率调整量计算公式推广 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与联络线的功率问题 互联系统的功率缺额 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与联络线的功率方程 互联系统的频率与联络线功率计算公式 互联系统的功率缺额与联络线功率的关系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二次调频的功率频率调整原理图 一次曲线平移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二次调频的频率调整量计算公式 负荷突然增大量=发电机组二次调整增加功率 +一次调整增加功率 - 负荷自身减少的功率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二次调频的频率调整量计算公式推广 n台机组进行一次调整,第n台机组进行二次调整 功率缺额 雷同一次调频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与联络线的功率问题 图5-29 两个系统的联合 KA ΔPGA ΔPLA ΔPab A B KB ΔPGB ΔPLB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互联系统的功率缺额 定义: KA、 KB(联合前A、B两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ΔPLA 、 ΔPLB为A、B两系统负荷功率突变量;ΔPGA、 ΔPGB为A、B两系统二次调整功率变量; ΔPab为联络线上交换功率变量; ΔPA 、 ΔPB为A、B两系统功率缺额变量; ΔPA =ΔPLA -ΔPGA,ΔPB =ΔPLB -ΔPGB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与联络线的功率方程 联络线的功率从A到B。对A系统,相当于负荷。对B系统,相当于电源。 联合前 联合后 电源 负荷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互联系统的频率与联络线功率计算公式 频率偏差 交换功率 * 5.3.4 频率的二次调整——互联系统的功率缺额与联络线功率的关系 讨论 ΔPA =0, ΔPB 0,则联络线功率从A到B。 ΔPB =0, ΔPA 0,则联络线功率从B到A。 ΔPB =-ΔPA, Δf=0,ΔPab = -ΔPA;则B系统功率缺额完全由A系统增发的功率所抵偿。由此虽可实现无差调节,但由A经联络线输送到B的功率较大。 实际互联系统中,各子系统必须同时保证其联络线功率和系统频率的相对稳定,当频率和联络线功率违反约束时,将根据违反电量的大小进行惩罚。 * 5.3.5 频率调整厂的选择 (1)调频厂应满足的要求 调整容量足够大 调整速度足够快 调整范围内的经济性能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