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关系之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关系之研究
摘 要:大学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党团工会等组织作用,以人为本,发挥广大师生主体性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教育全过程,以多种途径和形式,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校园文化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98-02
大学将普通型综合大学和职业型专本科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辅之还有其它类型大学,肩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研究发展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虽然在培养目标上各个国家,各类学校各有差异,但首先面临的、长期必须解决好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举办者必须解决好定性、定位、定向的问题,然后制定方案,落实资金、师资、分解目标,确定方法、步骤,选择途径,采取措施,政策管理协调到位,实施教学育人。对于我国不同类别的学校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具体到每个学校或再小的教学单位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特色,不同风格的运作、操作手段,技巧,在办学过程中摸索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予以探究推广应用。都要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或总结出一定的校园文化的内涵或核心内容,并以此来凝聚和导向广大师生律己求知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活跃学校朝气蓬勃的教学实践,学术创新氛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她不仅是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自然技术操作的,而更是政治的,应具有国家观、人民观的人文教育为一体化的大学。本文提出一种观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轴线,以党团、工会及社团组织、院、处、室、系、班机构为纽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引领主导学校、教学、管理育人的方方面面。制定科学的人性化的校规校纪,创优实实在在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卫生文明、健康宜人的校容校貌和周边环境,把学校建成追求进步、和谐互助、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鼓励师生共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德和勤奋笃学的创新奉献精神。现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一些粗浅探究。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大学,就是要用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和培养新人,就是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作风,以及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
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大学是高等教育阶段,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途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其目的是由我党的奋斗目标决定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认识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保持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健康和纯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能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成为党、国家和人民希望的四有人才。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样的,同样是贯彻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在大学中并不应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应围绕这一目标实实在在不懈努力去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大学就是全力以赴调动学生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现生产力要素中人的先进性。
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在大学生中就是要使感受到关心、爱护、鼓励、帮助的温暖,现有教师要以情以理引导指导学生提高主人翁觉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周围环境,树立爱国爱校爱集体,尊师尊友尊自己,处理好个人、家庭和学校、国家的关系。
对大学生贯彻以人为本,还要根据大学生年龄段、求知性、好奇性、活泼性、思想感悟脆弱性、人生认知辨别成长期性别差异等特点,在制订规章、纪律、安排活动中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鼓励要求学生努力跳起来能摘到苹果,不要怕出力流汗,尽情享受人生收获快乐。
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
大学生从进校前中学教育阶段升到高级教育,有个人生认知转变或发展过程,大都是离开父母和原生活圈子,重新结识老师、同学和新环境,来到新校难免会带来一些不同的认识轨迹、生活习惯和思想上的差异。因此,在学校中无论领导还是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正确引导,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学生中大小事情,把学生当做真正的自己,姐妹,坚持走群众路线,倾听学生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