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章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详解.doc

发布:2016-11-01约2.6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2013 至 2014 学年 二 学期 系 部 护 理 系 教研室(实验室) 儿 传 教 研 室 课程名称 儿 科 护 理 授课班级 2012级护理5班 授课教师 刘莉 职 称 助教 使用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案编写日期 2014年2月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教 案﹙首页﹚ 授课 时间 2014 年 5 月 日 星期 节 学时数 4学时 授课 章节 第八章 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它□ 教学 目的 (目标) 1.能对营养性疾病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说出常见的诊断及应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 2.能用有关知识对患儿家长或社区进行指导性的健康教育。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护理和防治要点 难点: 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 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 采用精讲、启发、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材 参考 文献 1.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梅国建 儿科护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黄力毅 于海红 儿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5.范玲 儿科护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内 容 板书 营养不良程度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体重 低于正常均值 15%~25% 25%~40% 40% 腹部皮褶厚度 0.8~0.4cm 0.4cm 消失 身高(长) 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 3个标准差)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 皮肤 干燥 干燥、苍白 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 肌张力 正常 明显降低、肌肉松弛 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 精神状态 正常 烦躁不安 萎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 (四)治疗原则 (五)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2. 症状、体征 3.社会、心理因素 (六)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蛋白质等缺乏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 4.知识缺乏(家长) 与患儿家长缺乏合理喂养知识有关。 (七)护理措施 (1)调整营养 1.饮食管理 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步补充。 2.遵医嘱给予支持疗法 (2)预防感染 (3)观察病情 (4)健康教育 九、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概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常见于婴幼儿时期,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为临床特征,严重时发生骨骼畸形。该病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二)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有: 1.日光照射不足 2.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迅速 4.其他疾病的影响 (三)发病机制 当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使血中钙、磷含量下降。血钙降低,剌激甲状旁腺分泌功能亢进,加速了旧骨的吸收,钙磷释放到血中,使血钙暂恢复正常。但甲状旁腺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再吸收,故磷大量经肾排出,使血磷减少、磷乘积下降。由此导致骨样组织钙化障碍,成骨细胞代偿增生,增生的组织大量堆积于骨骺软骨处,出现骨骺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及生化异常。 (四)临床表现 1.初期(早期) 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多汗,枕秃。多见于3个月内小婴儿。 2.活动期(激期) 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①头部:3~6个月患儿头部骨骼可出现颅骨软化,方颅甚至鞍形颅,前囟闭合晚,出牙延迟;②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出现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及肋膈沟;③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即佝偻病性手镯、脚镯,下肢弯曲呈“O”形或“X”形腿。 此外,还可见脊柱侧弯或后突,扁平骨盆等,且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小儿颈项软弱无力,坐、立、行走均迟于正常小儿,腹部膨隆,如蛙形腹。重者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 3.恢复期 以适当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X光检查逐渐减轻或接近正常。 4..后遗症期 3岁以上小儿多见。此期临床症状消失,只留下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五)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活动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