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NA内容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HCNA总结---BY VIN
一:OSI 7层参考模型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BIT比特流 frame数据帧 packet数据包 数据段 数据流
TCP/IP 协议栈 4层
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二:IP地址: 32BIT 采用点分十进制
分类:A 1-126 网络位 8位
B 128-191 网络位 16位
C 192-223 网络位 24位
D 224-239 组播地址
E 240-255 科研
特殊IP 127.0.0.1 本地回环地址
所有网络
255.255.255.255 广播IP
主机位全为0 代表本网段
主机位全为1 本网段广播
IP技术 VLSM 变长子网掩码 掩码比主类大 172.16.1.0/24
CIDR 无类域间路由 掩码比主类小 192.168.0.0/16
路由聚合 用一条条目代表若干条 作用:减少路由表大小 节约流量
传输层:TCP UDP
TCP :面向连接 可靠传输 :3次握手机制 重传机制
UDP:非面向连接 不可靠传输 一般用于voip
三:路由分类
范围:同个AS: IGP---RIP OSPF ISIS 不同AS: EGP—BGP
算法:DV---RIP BGP LS:OSPF ISIS
路由器转发数据报文关键看 ----路由表
路由来源:1.直连 2.静态 3.动态
静态路由:可以是出接口 也可以是下一条IP
默认路由 0.0.0.0 0.0.0.0 作为出口 网关上
优缺点: 优点--减少流量占用 减少路由器负荷 可控性强
缺点:无法自适应变化
动态路由:RIP ---DV 30S 周期更新 触发更新 最大跳数:15
RIPV1 ---广播更新 255.255.255.255
不支持VLSM 认证 手动汇总 有类路由协议
RIPV2—组播更新 224.0.0.9 支持VLSM 认证 手动汇总 无类路由
RIP报文:1.request 请求包 2.response 应答包 (路由表)
RIP防环机制:1.触发更新 2.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接收到的路由 不会从该接口转发出去) 3.路由中毒 4.毒性逆转 5.最大跳数15 6.保持失效定时器(180S)
OSPF----LS 组播更新 224.0.0.5(所有OSPF路由器) 224.0.0.6 (只有DR BDR )
OSPF 报文:
HELLO 建立 维持邻居 10S/次 失效时间4倍:40S
DBD 数据库描述
LSR 链路状态请求(请求明细路由)
LSU 链路状态更新(所请求的路由)
LSACK 确认
OSPF 三张表 :1.邻居表 2.LSDB 3.路由表
四:端口聚合 :增加传输带宽 加大转发效率
把多条线路(最大8条)逻辑捆绑成1条线路 (带宽为总和)
端口镜像:监控 监控某一设备/端口/数据流 允许两个进程
VLAN技术 :隔离广播域 (不同VLAN 在L2 交换机不能互访)
TRUNK技术:一条线路由传递所有VLAN流量。(PVID TRUNK中唯一没有标记的VLAN)
接口模式:1. ACCESS 用于连接终端 (PC或服务器)
2.TRUNK交换机之间 交换机-路由器(单臂路由)
3.hybrid 默认端口 允许设定打哪个标 哪些标记剥离。
VLAN间路由:通过3层设备 使得不同VLAN间能够互访。
可以是路由器(单臂路由) L3 交换机 (VLANIF)
STP: 在做冗余的同时,避免环路。
根桥:桥ID –1.优先级 32768 (4096倍数更改) 2.MAC地址 比小
交换机端口角色:1.根端口(转发) 2.指定端口(转发) 3.预备端口(阻塞)
端口状态:1.LISTENING 15S 2.LERNING 15S
3.FORWARDING 4.BLOCKING
根端口:非根桥上有且只有1个(1.开销 2.BID 3.PID )非根桥交换机上最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