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实例阐述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摘要: 笔者结合实际实例,详细介绍了土钉墙在建筑深基坑的应用,阐述了施工过程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施工管理办法。仅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墙;施工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cases,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soil nailed wal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applic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onstruction. only for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ersonnel reference.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the soil nailed wal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受到基坑深度和平面形状的影响,在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和土层应力场发生改变,会引起基坑的变形作用,所以是一个可变的工程学科。施工过程中,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基坑周边的堆载、施工机具的振动、开挖顺序的改变都可以引发基坑工程的突发事件。所以基坑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笔者由具体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出发,阐述了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管理。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深基坑,沉池基底标高为-19.9m,上开口尺寸为40 m×44m,下开口尺寸为26m×24m。冲渣沟基坑开挖深度为(-10.1)m×(-13.55)m,上口宽14m,下口宽4.4m,长度约89m。由于场地有限,不能进行放坡开挖,故拟采用有支护系统的开挖方式进行深基坑设计和施工。该场地原始地形起伏较大,高程在+25m~+10m 之间,土层分布由上至下分别为素填土(1m~2.5m 厚)、粉质粘土(2m~2.5m 厚)、泥质砂岩(4m~7m 厚)。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阶地区)和潜水(阶地坳沟区),地下水位埋深-2.2m~-2.9m。
2 土钉墙支护实施
2.1 施工工艺流程
该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土钉制作→置土钉→第一次拌浆→扎钢筋网片→ 喷第一次混凝土面层→第二次伴浆→喷第二次混凝土面层。
土钉墙的主要特点是边开挖边支护,而不象其他的支护方式是预先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工期,加快进度。土钉墙采用二次喷浆的方式保证土钉结构的整体性、面层的强度和防渗性能。
2.2 支护施工注意的问题
2.2.1 开挖与修坡
土方的开挖采用机械作业,施工中应注意尽量少扰动坡壁的原土层,一次开挖深度根据设计的土钉垂直距离、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机械的作业能力等综合条件来确定,开挖后,用人工及时修整。
2.2.2 初喷混凝土
边坡修整后,立即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其厚度根据设计要求为50mm~80mm。
2.2.3 土钉施工
每一层土钉施工按成孔、注浆、编钢筋网、二次喷浆的工作流程进行。首先用钻机成孔,注意减少土体的扰动和钻进过程中未明物体的阻挡。按设计规定的孔径、孔距及倾角成孔。成孔后及时将土钉(连同注浆管)送入孔中,沿土钉长度每隔2m 设置一对中支架。注浆时先高速低压从孔底注浆,当水泥浆从孔口溢出后,再低速高压从孔口注浆。其次是编钢筋网,焊接土钉头。层与层之间的竖筋用对钩连接,竖筋与横筋之间用扎丝固定,土钉与垫板施焊。最后是按设计要求喷射第二层混凝土。这样一层土钉墙就施工完毕,继续开挖第二层土方,按此循环直至坑底标高。
2.2.4 过程控制
在连铸工程中,土方开挖由另一家单位施工,因此与支护施工如何协调非常关键。避免出现超挖或支护跟不上的情况,如果做不到先撑后挖,稍有疏忽就会出事。实际条件根据现场部分杂填土、大量砂质泥岩及施工区域狭小的情况,采用挖掘机、凿岩机施工,开设出土坡道口,机械倒运、出土。根据支护每一层的施工周期、机械的作业范围,组织开挖。每一次开挖深度严格控制在2m 范围以内,要求基底平整,以便与支护机械水平作业。
对施工区域有影响的管道、构建物的资料必须收集齐全,提前编制保护或清除方案。保证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出现由于地下管道、构建物的问题而引发的工程事故或误工。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由于总包提供的资料不全,原出土方案中出土口位置有地下生产管道,出土口必须另设,结果增大了施工成本和难度。
土钉墙支护施工中成孔是关键。目前国内土层锚杆专用机械基础是由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