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6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分解.ppt

发布:2017-01-03约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结合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分析图中的各个点的自然带.②地年均温符合热带、亚热带的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可以推断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应该是阔叶林,故不符合题意; B.结合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分析图中的各个点的自然带.②地年均温符合热带、亚热带的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可以推断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应该是阔叶林,故不符合题意; C.结合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分析图中的各个点的自然带.②地年均温符合热带、亚热带的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可以推断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应该是阔叶林,故不符合题意; D.结合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分析图中的各个点的自然带.②地年均温符合热带、亚热带的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可以推断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应该是阔叶林.③地年均温变化幅度大,而年降水量偏少,对应的植被类型是草原,可能是热带草原、温带草原.④地年均温在0℃~15℃之间,年降水量丰富属于湿润地区,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特点.⑤地降水量与③地接近,但年均温在0℃以下,苔原带比较符合,故正确. 故选:D. * 高频考点 考题示例 命题趋势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5年:北京文综,2,4分 1.内容探究:2016年高考必考点,侧重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带,以及资源利用与开发、全球气候变化等内容;难度系数 0.6 左右,分值 8 分左右 2.考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各种景观图和区域图将是重要的命题信息源 3.能力要求上,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2014年:课标Ⅱ,8—9,8 分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5年:山东文综,9—10,8 分;广东文综,3,4分 2013年:课标Ⅰ,6,4分;课标Ⅱ,8,4分 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5年:课标Ⅰ,7—9,12分;北京文综,36(4),8 分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形成基础— —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 2.自然带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2014年温州十校联考)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是图中哪个箭头起到的关键作用(  ) A.③  B.④    C.⑦    D.⑩ 2.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 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 A D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 .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 .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4 .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 .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 .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 .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A C 5.(2014年韶关模拟)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降水量 D 6.(2014年肇庆模拟)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c (2014年北京丰台4月质检)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  ) 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  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 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 c (2014年北京丰台4月质检)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8.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 苔原 阔叶林 针叶林 B.苔原 针叶林 草原 阔叶林 C.针叶林 阔叶林 苔原 草原 D.阔叶林 草原 针叶林 苔原 D (2014年太原诊断)读“我国自然区划图”,完成9~10题 9.下列大区中,垂直地域 分布最明显的是(  ) A.2区 B.4区 C.6区 D.7区 10.由5区中部经过3区到6区中部,沿线地带性植被的变化情况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