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之技术服务与支持--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李文波.pptx

发布:2017-01-28约1.87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校成都校区分别建设有2个馆舍,2008年投入使用的老馆面积21000平米,约有藏书70余万册,已经到达极限藏书量,自2015年开始建设二期分馆,约4000平米,设计藏书量为30万册,于2016年12月投入使用,期间需要从老馆调拨20万册图书到二期分馆。概况与背景 从老馆的自1998年以后入藏的21万种中文图书中,每种抽取1册,转移到二期分馆,二期分馆的所有图书均不外借,老馆的所有中文图书不再设保留本,全部提供外借服务。文献调拨方案工作流程每种图书只抽取一册;抽取的时候按照索书号次序排放;允许多个工作组分别对不同分类分别抽取;允许某一分类号多段抽取;为便于打包和搬运,抽取后的每摞图书厚度在25cm左右;允许摞的摆放不一定会按照索书号次序;部分图书的全部或部分副本并不一定在馆;部分图书的全部或部分副本由于架位紧张被放置在三线书库,且未被正确典藏;可能存在二次抽取、甚至三次抽取的情况,而且抽取时间可能会延迟到新馆图书上架工作开始之后。抽取图书 首先,将分馆的所有架位信息获得,确定每个楼层的书架排面个数,然后,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对图书进行分类统计的结果,如A类图书有1000册,本库室共需安排50000册图书,共有400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那么,简单计算后便会得到A类图书占用的架位起止。1000/(50000/400)=8(架) 由此依次可以获得所有分类图书的架位起止,这种做法存在人工计算量庞大的问题,涉及到所有分类,如果要对子类号(如小说I247)再分配,又涉及到一层计算,也没有考虑到各类图书的厚度问题。 所以我们开始考虑另一种方案来进行预排架,将20万册图书全部按照排架索书号进行排序,设置分类号断点、预留架位数量、图书页数等因素,依次对每册图书安置架位(层/排/架/格),由此可实现将来扫描任何一本书,便能获得该书的预排架位置,并做出表格。扫描典藏分配-预排架 我馆索书号采用书次号区分同类书,那么直接采用数据库order by则会出现以下问题: 如果书次号采用科特号或四角号码等,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该修正程序还可以被用以处理分册号。扫描典藏分配-索书号排序 索书号排序还存在总论复分号,组配类号,时代区分号,版本号等问题。如: 据了解,目前常见的各类集成管理系统中均尚未对该问题有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如果不能做到正确排序,则无法按数据对图书记录进行排序,从而不能实现架位分配(其中可能会涉及上万种图书的错位)。扫描典藏分配-索书号排序扫描典藏分配-索书号排序扫描典藏分配-预排架结果扫描典藏分配-预排架结果集成管理系统中的典藏程序不适用;因为每本书抽取1册,需判断该书其它副本是否已经扫描;不能使用无线扫描器搜集导入模式,必须在线式;自动分配楼层,不需扫码人员选择;允许重复扫码,支持撤销;支持打包,自动分配包号,能通过包号确定架位;多客户端支持,性能问题;成功与否,声音提示;支持日志记录,工作量统计;代码量不超过2000行;脱离集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环境。扫描典藏分配-扫码程序设计扫描典藏分配-扫码程序设计(流程)扫描典藏分配-扫码程序设计(拓扑)扫描典藏分配-扫码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扫描典藏分配-扫码程序设计(前端)扫描典藏分配-扫码程序设计(技术路线)扫描典藏分配-扫码程序设计(报表)在某类图书扫描完毕后,需要对扫描后的图书按照包号依据预排架号进行重新排架,给出的报表可直接对包对照上架;因为包内的图书索书号连续,因此将按册上书的工作变为按包,明显减少工作量;打包和运输,不需保持包号连续性;出现漏抽的情况,如在老馆整架的漏抽,需要二次抽取;使用该机制在新馆会把漏抽图书的架位留出;后期架标的处理变得简单。打包、运输、上架图书的厚度不能仅通过页码判断得出结果,较厚的工具书如《国家标准汇编》通常不超过600页,但其厚度超过4cm;没有考虑分册架位集中问题,可能会出现上下册架位跨格、跨架的问题;没有考虑连续种次号问题,如TP312BA分类,可能有1000种书,新书到馆后,除非是再版书,否则不可能有插入排架的可能性,应考虑相对密集排架;通常数据统计与实际书量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如何实现动态架位调整问题;乱架书在扫码过程中被打包为零散包,如何解决该类图书的上架效率问题;通常的纸质文献管理中大规模调整还包括整体迁移、疏架、剔旧、盘存、清点等,如何结合图书馆学理论、物流仓储相关理论与技术、IT技术等设计方案保障准确性和效率问题。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谢 谢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金盘系统采用90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