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机及分析化学5第四章酸碱平衡.ppt

发布:2025-02-16约8.4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是质子转移反应,影响反应的因素:内因:盐的组成外因:浓度、温度温度:因为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酸碱中和反应一般都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反应进行,显然,盐类的水解一般都是吸热反应,加热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浓度:盐的浓度影响盐类水解速度与水解度。盐类水解的控制:温度、浓度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例如:Na2CO3Na2CO3→2Na++CO32-水解反应是盐中的弱酸阴离子与水的质子转移反应。CO32-+H2O→HCO3-+OH-K0h1=K0W/K0a1HCO3-+H2O→H2CO3+OH-K0h2=K0W/K0a2对于多元弱酸来说,K0a1要远远大于K0a2,所以:K0h1K0h2因此,对于此类盐的水解反应只要考虑它的一级水解即可。例题:计算298K时0.10mol/LNa3PO4溶液的pH.解:已知:PO43-+H2O→HPO42-+OH-K0h=K0W/K0a3t=00.1000t=t0.10-xxxK0h=K0W/K0a3=1.0*10-14/4.5*10-13=0.22=x2/0.10-x解方程得到:x=0.037pH=14-pOH=12.57第三章

酸碱平衡、沉淀平衡3.1酸碱理论概述酸碱理论是化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酸碱理论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现已提出多种酸碱理论,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有: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1889年Franklin酸碱溶剂理论1913年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Lewis酸碱电子理论1923年Pearson软硬酸碱概念1963年酸碱电离理论:

理论要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阴离子为OH-。

优点:化学上指出了酸碱的本质,能解释酸碱反应的实质。

不足:有局限性,仅限于水溶液中,不能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无法解释Na2CO3,Na3PO4呈碱性;NH4Cl现酸性的事实;

无法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碱行为

液氨中:NH4++NH2-=2NH3

酸碱溶剂理论:

理论要点: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为酸,产生溶剂负离子的为碱。

优点:把酸碱理论的概念扩宽了,尤其是对非水溶液体系。

不足:有局限性,仅限于一些能电离正负离子的体系▲酸碱质子理论

理论要点:凡是能释放出质子的任何含氢原子或离子的都是酸,任何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的都是碱,简言之:

酸→质子的给予体碱→质子的接受体

酸→H++碱共轭酸碱关系

酸碱反应:酸(1)+碱(2)→酸(2)+碱(1)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

优缺点:扩大了酸碱的范围,不仅适用于水、非水溶液,也不限于仅仅能电离的物质。有局限性,对于无质子参与的酸碱反应就不能应用,例如:SO3。

▲酸碱电子理论:理论要点:反应中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离子是酸,提供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离子均为碱酸碱反应:酸碱→酸碱加合物H++:OH-→H2:O优缺点:大大地扩宽了酸碱的范围(通称广义酸碱理论),不受溶剂的限制,指出了酸碱反应的本质。历史回顾酸碱质子理论基本概念定义: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碱。3.2酸碱质子理论概述有的酸和碱在某对共轭酸碱中是碱,但在另一对共轭酸碱对中是酸;质子论中不存在盐的概念,它们分别是离子酸或离①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01由质子理论,酸和碱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在对质子的关系上。即酸给出质子变成碱,碱结合质子变成酸。酸碱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这种酸碱则叫做共轭酸碱。子碱02(2)共轭酸碱概念(3)酸碱反应的实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酸碱反应中,一定有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