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仑头-生物岛水底隧道工程方案论证.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州市仑头 一生物岛水底隧道工程方案论证
贺维国 胡 慧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洛 阳471009)
摘 要 文章以广州市仑头一生物岛水底隧道工程为例 ,对某施工方案进行 了多方面论证和分析比较 ,重点
介绍了采用盾构法与沉管法修建水底隧道的技术特点,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 水底隧道 盾构法 沉管法
中图分类号:U459.5 文献标识码 :A
l 概 述
生物岛位于广州市东南角,北面是海珠区,南面
是大学城。该岛四面环水,东西向长 2.5km,南北
向宽0.9km,全岛面积 1.8km 。广州市计划把生
物岛建设成以生物信息研究为主,集科研 、生产、生
活、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
有一定影响的医药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
为促进生物岛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 ,广州市
拟建一条北部连接海珠区仑头村 、穿越生物岛后
南部连接大学城呈南北走 向的城市道路交通 干
道。整条干道工程分为两段:北面从仑头立交到 图1 生物岛区域路网规划示意
生物岛东西向主干道段为 I期 ,称 “仑头 一生物岛 Fig.1 Projectoftheroad—netinBiologicalIslandregion
隧道”,南面从 1期终点到大学城段为 Ⅱ期 ,称 “生
物岛一大学城隧道 ”。 I期和 Ⅱ期两座隧道组成
2 工程条件
了有机 的整体 ,由于边界条件 的高度相似 ,且 I期
隧道开工在先,所 以 I期隧道施工方案直接决定 2.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了Ⅱ期隧道的方案选择。本文主要对 I期隧道的 2.1.1 工程地质
方案进行深入论证 。 工程所处地貌单元属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的冲
仑头海航道属珠江后航道 ,通行 2000吨级的海 积平原区,地形起伏不大。风化基岩埋深较大 ,地表
轮,航道宽60tn,设计深度为6m。根据有关部门要 为人工填土和坡残积土层 ,其下分布有较厚的软土
求:该区域河道通航净空不小于25m。由于仑头海 层和中砂一粉细砂层。
河道宽仅 280Ill,且生物岛南北方 向宽也只有 900m,
在仑头海北岸段,地面以下20m 内主要是淤泥
本工程若采用桥梁则会产生桥梁在生物岛上无法接
和中砂 ,往下为残积土层。仑头海南岸段,地面下
地的情况 ,因此 ,经过专家论证后确定采用隧道方 l5~10m以内主要是粉细砂 、粉细砂夹淤泥层 、可
案。而隧道工程的建设方法有多种,采用哪一种方 塑残积砂质性土层和硬塑残积砂质性土层。江中段
案更适合,需要进行仔细研究。
埋深 20m以内主要是淤泥和中砂一粉细砂层。
2.1.2 水文地质 矿山法 :是一种暗挖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在地下
仑头海受潮汐影响显著,属不规则半 日潮 ,年最 进行,可以完全不影响江面上的航运,著名的青函海
高潮位多出现在汛期,最低潮位则出现在枯季。场 底隧道就是采用矿 山法施工的。但是 ,由于施工技
地内地下水位较高,且水位受仑头海涨落潮影响上 术的限制,矿山法基本上比较适合在岩层中开挖,若
下波动明显。仑头海河水、两侧岸上段地下水对混 是在软土或者沙土 中采用矿 山法施工 ,则施工难
凝土结构及混凝土中钢筋都具有弱腐蚀性。 度、风险和工程造价都 比较高。而本工程所处地
2.2 边界条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