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襄阳市地理中考复习提纲.doc

发布:2018-05-23约6.8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世界地理 一、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圆 长度 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纬线和纬度 经度 纬度 零度 本初子午线 赤道 范围 0°~180° 0°~90° 度数划分 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180° 以0°纬线为界,向北、向南各90° 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变化规律 由0度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度 由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到90度 标示符号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0°、180°经线没有标识符号 0°纬线没有符号 4、高中低纬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西经W:西半球 20°W 东半球 东经E:西半球 160°E 东半球 东半球经度范围:20°W ← 0° → 160°E 西半球经度范围:160°E → 180° ← 20°W6、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 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自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转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1年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极昼极夜、太阳高度的变化 7、北半球的二分二至(P13)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 季节 极昼极夜 春分日 3月20 或21日 赤道 昼夜等长 春季:春分日前后的 3、4、5月 无 夏至日 6月21 或22日 北回归线 白天最长 夜晚最短 夏季:夏至日前后的 6、7、8月 北寒带内极昼 南寒带内极夜 秋分日 9月22 或23日 赤道 昼夜等长 秋季:秋分日前后的 9、10、11月 无 冬至日 12月22 或23日 南回归线 白天最短 夜晚最长 冬季:冬至日前后的12、1、2月 北寒带内极夜 南寒带内极昼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赤道上每天都是昼夜平分,越靠近赤道,昼夜长短的差异就越小。 8、地球上的五带 ①划分的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五带分的范围与现象 五带 纬度范围 气候 现象 北寒带 66.5°N ~ 90°N 寒冷 极昼、极夜 北温带 23.5°N ~ 66.5°N 四季分明 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 热带 23.5°N ~ 0°~ 23.5°S 炎热 阳光直射 南温带 23.5°S ~ 66.5°S 四季分明 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 南寒带 66.5°S ~ 90°S 寒冷 极昼、极夜 ③五带的分界线 北寒带~北温带:北极圈(66.5°N) 北温带~热带:北回归线(23.5°N) 南寒带~南温带:南极圈(66.5°S) 南温带~热带:南回归线(23.5°S) 二、地图 、地图上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P18)。 1、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方法:线段比例尺尺、数字比例尺 ②判断比例尺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③图幅大小固定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地图上的方向 ①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线不能交叉。 1、山体五种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P25)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陡崖:等高线重叠 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处凸出。(河流发育于山谷) ⑤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n-1)d≤H<(n+1)d (n 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1、陆地五种地形 地形 海拔 特征 高原 ≥500米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 ≥500米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500米 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 ≤200米 宽广平坦 三、陆地与海洋 16、海陆分布 ①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陆地面积。 ③无论怎样划分,两个均分的半球中,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7、特殊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赤道穿过的必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