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_U8 bfree(_U32 BlkID) 回收数据块 BlkID为指定的数据块编号 _U8 _dir() 列表显示当前目录下内容 int namei(const char * name) 由文件名在当前目录下寻找文件 Name为文件名 _U8 mkdir(const char *name)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目录项 Name为文件名 int _chdir(const char *name) 更改目录 Name为文件名 int format() 格式化磁盘 int shell() 用户界面 void halt() 退出程序 _U8 ifree(_U32 InodeID) 回收索引节点 InodeID为索引节点编号 struct ext2_inode_info *
iget(_U32 InodeID) 读取磁盘索引节点到内存 InodeID为索引节点编号 struct ext2_inode_info *ialloc() 分配索引节点 int
iput(struct ext2_inode_info *PInode) 释放内存索引节点 PInode为要写回的内存索引节点 int install() 文件系统初始化 void main() 文件系统主程序 int login() 用户登陆 void logout() 用户退出 4.5 算法流程图
Iget函数
Ialloc函数
Balloc函数
_dir函数 Namei函数 Mkdir函数
五、数据分析
5.1 输入数据
连续输入命令:
mkdir ketian
mkdir cf
mkdir zhong
mkdir renming
mkdir usa
mkdir cqit
mkdir caofang
mkdir tian
5.2 输出数据分析
在连续输入以上命令之后,使用ls命令查看当前目录内的内容,下图是显示界面:
列表显示的第1列是文件名,第2列是相应文件的索引节点,第3和第6列是文件类型,第5列显示了文件使用的磁盘块编号。
我们可以看到磁盘块的编号先是从517到518,然后跳过519到520。其实519是被密码文档占用了,如果我们使用cd home命令就可以看到在它下面有一个名为pas的文档,它所使用的磁盘块就是519。
下面磁盘块从520到524分别被文件ketian、cf、zhong、renming和usa占用了,然后磁盘块跳过了525到了526。但除home下有一个文件之外其它的没有,按照常理应该会有525盘块。但实际上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在前面我们说过目录采用直接指针方式。其实每个磁盘块只能容纳8个目录项,在usa目录之后,在该目录下已经有了8个目录项,当再次创建目录时,程序会再次为当前目录分配一个磁盘块来容纳多出的目录项。
六、使用说明
6.1欢迎界面
6.2 用户登陆界面
6.3 系统使用界面
6.4 创建目录及显示目录界面
七、课程设计总结
7.1 与给定文件系统的对比分析
灵活,自动。在我们写的文件系统中增加了磁盘读写函数,可以灵活的读取磁盘内容,省去了每次都要计算地址和调用fseek函数的操作。
目录优化。在给定的文件系统中它有个结构体struct direct来表示目录。这样做虽然使得程序的编写较为简单,但只能把目录写在一个磁盘块内不符合实际。我们的程序采用直接指针方式,可把目录项写在连续或不连续的磁盘块内。
磁盘容量。我们采用了EXT2的磁盘组织方式,在理论上它可组织小于4TB的磁盘容量;但给定的文件系统有个容量限制。有这个限制的原因是,其文件系统只有一个块位图,所以其大小就限制在该块位图所能表示的磁盘块内了。
7.2 未完成部分及改进方法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完成该文件系统的所有功能,包括:
创建文件、删除文件、打开文件、关闭文件、读文件和写文件。但我们已经写出了所用到的底层函数,只有增加相应的函数来调用这些底层函数,即可完成文件操作功能。
7.2 课程设计总结
对一个实际使用中的操作系统而言,文件系统和进程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实际分析一个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对我们的编程、分析和综合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除此之外研究文件系统的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Linux内核结构及其设计思想。在分析Linux Kernel 2.4.13文件系统源代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虚拟文件系统原理及Linux标准根文件系统EXT2的结构和数据存取原理,同时实际变成模拟了它的这些功能,锻炼了自己的编程能力。
八、参考文献
蒋静 徐志伟.操作系统原理·技术与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汤子瀛 哲凤屏 汤小丹.计算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