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干预.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关键词】老年抑郁症; 相关因素; 干预对策[Key words]depression in old age; correlative factor; interfere : 摘要: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 或60 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是仅次于老年痴呆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1]抑郁症是老年人重大的健康问题,抑郁作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生理、认知和社会功能,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是老年人自杀常见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 年底,中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15. 5%,达到了2. 12 亿。在60 岁以上的老人中,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 - 15%。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护理不仅仅限定在医疗机构应用医疗行为改善症状降低自杀率,更重要的随时随地关注老年人的饮食、活动、睡眠、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能够准确及时的识别和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及时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本文从老年抑郁症相关因素,护理干预,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引起社会、老年人、及家属对此病的关注和预防。相关因素1.1应激、易感因素现实生活中,易感性因素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促使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一方面,在个体的老年阶段,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典型的慢性疾病的发作和衰老所及的躯体功能障碍、精神功能受损以及人际交往和社会接触的减少,都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发因素。1.2 遗传因素抑郁症与遗传基因、家族病史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直系亲属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父母其中一人患抑郁症,子女患病几率为25%。1.3社会心理因素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的生活事件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对于个体产生打击和造成失落感的生活事件都有可能诱发抑郁症的发生,如丧偶的孤独、老年人离异、生活贫困、长期患病、用药难愈等负性生活事件。此外,老年人退休后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的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的巨大落差,也会使其产生失落感,情绪低落;社会因素造成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在最近几年,4-2-1 家庭结构形成和 广泛的空巢家庭。调查显示在一些大城市的老人家庭空巢家庭多达三分 之一,社会援助体系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使孤独感成为困扰中国老年人最重 要的心理问题。1.4生理、疾病因素由于增龄化衰老,脑功能荷尔蒙化学物质失调引起中枢神经递质改变;增龄化衰老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导致昼夜周期波动规律紊乱,从而影响情绪的调节。另外,长期使用部分改变血压、关节炎或帕金森病以及抗焦虑失眠的药,也能引发或加重个体的忧郁情绪。1.5药物因素 常见容易引起抑郁症的药物如下:抗焦虑药,抗痉挛癫痫药,抗组织胺药,肾上腺皮质药,女性激素药(雌、孕激素) ,琢-干扰素。1.6瘾性药物与酒精 在滥用酒精与其他成瘾性药物的人中,有 15%耀50%患有 抑郁症,有的时候患者企图自己治疗抑郁症,从而酗酒。1.7 人格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人格是密切相关的抑郁的性格容易恐惧焦虑,易怒、敌意、尴 尬或自我意识。此外, 那些经常无法控制冲动和敏感的性格也容易受到抑郁症。1.8情绪调节因素1.8.1沉思 201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及天津医科大学心理研究所通过对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横断面研究得出结论:女性、高龄、经济状况差、健康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或国外、越多使用沉思策略、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老年人,越多出现抑郁症状。在抑郁的研究领域中,沉思是指个体在遇到抑郁情绪时,聚焦于抑郁情绪,只关注自我产生情绪的原因和各种可能的不良后果。沉思作为一种非适应性情绪调节在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8.2 表达抑制 国外研究者比较认同表达抑制是一种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它是指对当前或即将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的抑制。 Moore等研究认为表达抑制只能从外在表现上降低负性情绪体验,但并不能真正降低负性情绪。表达抑制与更多的负性情绪忧郁、焦虑有关。1.9其他干扰因素老年抑郁症临床易被忽视和误诊,因为患者不是突出表现为抑郁情绪。更多表现为身体不舒服。常被误诊为正常老化的结果,导致得不到规范化治疗。1. 1 生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造成老年人抑郁可能性生物因素有中枢神经生化改变、生物节律的变化、大脑组织老化、遗传因素等[2]。基础因素是机体的老化特别是脑细胞的老年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会发生各种生物化学及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的变化,具体反映在外貌特征、各项生理指标、体力、脑力等方面。另外各项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如无名疼痛、容易疲劳、精力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