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课程
论文题目:浅谈智能建筑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2012年 12 月 20 日
浅谈智能建筑
材料工程技术 专业 学生 胡兵 学号 1071010008
摘要: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建筑是通过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 ,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共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 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所有这些,从技术上也为智能建筑的产业起到技术上的支撑作用。而来自于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混泥土、玻璃、陶瓷、耐火材料、人工晶体)的迅速发展也给未来建筑做好了基础。
关键词:智能建筑、无机非金属材料
智能建筑的概念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设施,能够在花费比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报警监视,能够实时地与城市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第二,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并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的现状
欧洲国家智能建筑的发展基本上与日本同步启动,智能大厦主要集中在各国的现代化都市。亚太地区智能大厦则主要集中在汉城、香港等中心城市。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规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由于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东南亚智能建筑的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一些中亚地区受到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的限制暂时未能出现。
我国智能建筑的筑起起步比较晚,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智能建筑在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大厦智能化系统建成开始,很快在建设行业中得到发展,随之,智能建筑的概念逐步延伸到了住宅建筑,并在具有我国特色的住宅小区得到较为普遍的开发应用。尽管大多数智能建筑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但是,据粗略估计,不包括住宅小区在内至少已建成1000余幢。
智能建筑的组成
(一)智能玻璃
玻璃在不同太阳辐射作用下,能够根据需要改变遮阳系数,从而减少日射得热。根据变色原理,可分成以下几种。 1) 光致变色玻璃 利用金属卤化物或光学变色塑料,当阳光中的紫外线越强,变色材料越暗,减少可见光通过、吸收热辐射。 2) 热变色玻璃 热变色材料会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其光学特性,受热引起化学反应或材料的相变,从而改变颜色,使太阳辐射被散射或被吸收。如在双层玻璃夹层中含有一层水溶性聚合纤维,由聚合物分子受热产生定向排列使透明度改变。 3) 液晶玻璃 分散液晶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定向排列,改变透明度。如其中的针状液晶通电时晶体水平排列,玻璃变透明,断电时晶体竖直排列,玻璃吸收散射太阳辐射。? 4) 电致变色玻璃 通过低压直流电的驱动,使电变色材料(如W03) 变暗,能够根据需要连续调光,同时能消除日照中99 %的紫外线。 5) 电泳玻璃 双层玻璃面上有透明的导电涂层,中间充满悬浮液,当通电时,悬浮液中的黑色针状悬浮颗粒产生定向排列,改变透明度,根据电压大小也可连续调光。/view/48834.htm
各项
满分 评分标准 学生
得分 评分标准一 20 格式、字数符合要求 评分标准二 20 选题得当,新颖,观点正确 评分标准三 10 理论联系实际,专业特点突出 评分标准四 30 论据充分、典型、完整,论证严谨 评分标准七 20 结构合理 总分 评阅人签字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