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理论成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知识梳理
1、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背景、提出、含义、评价、实践
(2)新三民主义:背景、提出、含义、评价、实践
2、毛泽东思想(1)背景(2)过程(3)特点(4)历史地位
3、邓小平理论(1)① 1949年,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及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②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论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
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发展完善 ①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②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进行不懈探索。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学说。 其他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作用(或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明确提出: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走向成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形成体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6)邓小平理论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作用(或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2)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确立: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2、“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1)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2)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四、延伸拓展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思想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标志性事件 同盟国会成立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核心或精髓 民权主义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决的问题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发展 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 ?
地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认识 这四个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三、反馈检查:抽查提问、互相提问或爬黑板。(见下页)
1.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日“平均地权”,一日“土地国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