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ppt

发布:2017-06-05约6.46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转水期预防调控 养殖到25—30日龄就要开始提高水体透明度,控制透明度不低于40CM,即等同于控制藻类数量,避免藻类过度繁殖倒藻。定期同样的肥量无法稳定过度繁殖的藻类,尤其连续阴雨天气温度低肥力无法释放,过肥的水体更易倒藻。对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特性,此阶段提前操作”降色”非常关键。调水切忌人为急性调水。做到提前、有步骤慢慢降水色。 对于转水期水体肥度要有提前意识去判定降水色的必要性。 四、稳水期 稳水期:养殖日龄50—90天,(50—70日龄、70—90日龄)。 水体在对虾50—70日龄水色仍会发生变化,但水体变化轻微。 70—90日龄此阶段水体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菌类形成稳定生态系统,水体往往更容易出现偏瘦。 稳定期与稳水期主要区别在于水体老化程度、浮游生物量数量。稳定期是相对一个短暂藻类数量稳定的阶段,但其生物链结构并不完整。达不到水体的真正意义的完整生态链稳定。 对虾养殖主要藻类概析 1、绿藻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个体较小(20微米),绝大部分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无鞭毛,不能主动运动,孢子繁殖(不能行分裂生殖)。一般用作饵料培养或在水体中易形成优势种的饵料种类,对虾养殖过程易单一发展,造成成水体过浓,倒藻造成对虾缺氧死亡。 绿藻类营养主要以淀粉为主,栅藻为大型绿藻也是虾类喜欢的适口饵料。 常见绿藻 小球藻 栅藻 2、硅藻类 硅藻门的单胞藻都不具鞭毛,其细胞壁由比较坚实的硅质组成,其套合处极易割,因而容易被动物所消化,是虾类首选的优质开口饵料,其营养成份为脂肪类(不饱和脂肪酸)。角毛藻、圆筛藻 、直链硅藻 、骨条藻 、羽纹藻 、舟形藻、菱形藻全部都是虾类喜欢的饵料。小环藻除外,个体较小,不易利用,切容易过度繁殖(高位池)。 舟形藻 小环藻 角毛藻 骨条藻 直链藻 曲舟藻 3、蓝藻类 蓝藻细胞具有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质,多数种类难以被虾类和水生动物所消化,但其中一些种类仍可被动物所消化,因其富含蛋白质——螺旋藻,生物量又大,常成为鱼和甲壳动物的优质饵料。 蓝藻类席藻、平裂藻、色球藻、颤藻利用率不高,但对虾体无明显伤害,只是营养差,虾长速不会太快,保持正常。微囊藻、鱼腥藻会形成严重水花,抑制虾体生长甚至过量繁殖造成中毒死亡。 鱼腥藻 螺旋藻 4、鞭毛藻 鞭毛藻是对具鞭毛藻类的统称,它们的共同特征除细胞均具有1-4条鞭毛。能主动运动外,还有喜欢有机质的生态习性。包括绿藻门的团藻目、金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 绿藻门:扁藻、衣藻、盐藻、四鞭藻、盘藻、实球藻、空球藻。 金藻门:金藻的共同特征是细胞无细胞壁,祼露或具囊壳,有的被有鳞片,具1—3条顶生鞭毛,常见种类有:等鞭金藻、单鞭金藻等。 隐藻类:隐藻细胞裸露易变形,具2条顶侧生的鞭毛。 甲藻类 海水中的许多甲藻是形成赤潮的害藻,甲藻细胞壁由纤维质甲片组成,有横沟。有纵、横向两条腰生鞭毛。常见多甲藻、裸甲藻。 多甲藻的处理缓慢处理。 多甲藻 角藻 裸藻类 细胞裸露易变形是裸藻的显著特征,它只具一条鞭毛,有一红色眼点,其同化产物为副淀粉,形体较大,形状各异,是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 尖尾裸藻 梭裸藻 谢 谢!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低密度精养 ——高密度精养 南美白对虾简介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对虾(白皮虾、白对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具有下列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