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tmega16单片机班培训内容.doc

发布:2016-04-22约1.39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VR单片机 (ATmega16) 培训宗旨:引导为主 培养编程思维 时间分配(一学期):三分之一时间讲解; 三分之二时间动手实验。 具体时间:星期六晚上6:00~9:00 内容形式: 1、软、硬件知识 (一)讲解 2、实验经验 3、常用程序(思维)分析 1、专业讲座(请资深讲师) (二)讲座 2、课外讲座(如书记等) 3、电影(专业性强的短片)(李世维讲座) 1、硬件测试与软件使用 (三)实验内容 2、汇编语言编程 3、AVR单片机内部资源的使用 建议方法:先由指导老师讲解实验内容的原理、特点、应用、实践应用中的经验以及编程思维的分析,再由会员自己理解、自己验证、运用原理设计应用、调试程序。在会员动手的过程中,由摇篮的部长(三名)从旁指导。 实验一 软件和硬件的认识 实验目的: 1、掌握硬件原理。 2、初步掌握实验板的使用方法。 3、熟悉软件工作界面。 实验仪器: ATmage16实验板 一块 PC机 一台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上电源,按下开关。观察批示灯是否点亮。 电源(可输入7~12V) ATmega16管脚图 2、由原理可知I/O口的批示灯为低电平亮,在实验板上取地与I/O口相接,观察是否点亮。 I/O口LED显示与接口 3、打开编程界面,点击各栏,认识各栏的用途。 AVRICC IDE 软件的工作界面 4、输入以下程序: #include iom16v.h int main(void) { DDRA = 0xff; /* all outputs */ DDRB = 0xff; /* all outputs */ DDRC = 0xff; /*all outputs */ DDRD = 0xff; /*all outputs */ PORTA = 0x00; /* 输出低电平 */ PORTB = 0x00; /* 输出低电平 */ PORTC = 0x00; /* 输出低电平 */ PORTD = 0x00; /* 输出低电平 */ while(1); } 观察I/O口的灯是否被点亮。 实验二 I/O口的输入与输出 实验目的: 1、了解IO口的结构; 2、熟悉IO口的特性; 3、掌握IO口的控制。 二、实验仪器:ATmage16实验板 一块 PC机 一台 实验原理: 作为通用数字I/O 使用时,AVR 所有的I/O 端口都具有真正的读- 修改- 写功能。这意味着用SBI 或CBI 指令改变某些管脚的方向( 或者是端口电平、禁止/ 使能上拉电阻) 时不会改变其他管脚的方向( 或者是端口电平、禁止/ 使能上拉电阻)。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能力,可以输出或吸收大电流,直接驱动LED。所有的端口引脚都具有与电压无关的上拉电阻。并有保护二极管与VCC 和地相连,如 Figure23 所示。在控制I/O时,分别由方向寄存器DDRX与数据寄存器PORTX控制I/O的状态,如下表。 Figure 23. I/O 引脚等效原理图 I/O口LED显示与接口 实验内容及步骤: 输入以下程序:这个程序为流水灯 #include iom16v.h //*******************延时 us void delay_us(int t) { do t--; while(t1); } //*******************延时 ms void delay_ms(unsigned int t) { while(t!=0) { delay_us(1142); t--;} } int main(void) { DDRA = 0xff; /* all outputs */ DDRB = 0xff; /* all outputs */ DDRC = 0xff; /*all outputs */ DDRD = 0xff; /*all outputs */ PORTA=0XFF; PORTB=0XFF; PORTC=0XFF; PORTD=0XFF; while(1) {//***IO口输出低电平有效,如:0X01为十六进制数,二进制表示,再取反 PORTA=~0X01; delay_ms(1000);//************延时1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