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1于PC通信课程设计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1.摘要 1
2.设计任务及要求 2
3.系统总体设计 2
4.硬件电路设计 4
4.1 串行通信概述 4
4.2 8251概述 4
4.3 8251的基本性能 4
4.4 8251的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 4
4.5 8251在异步方式下的TXD信号上的数据传输格式 6
5.软件开发 6
6.联机调试 7
7.收获和体会 9
参考文献 9
程序清单 10
1.摘要
在计算机PC通信中数据采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多路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处理能力强、数据存贮量大、控制界面美观且易于操作等特点。传统的单片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数据存贮量小,控制界面简单,图表的显示、打印等不易实现。
本文简要介绍了8251芯片的内部结构、外部引脚架构、基本性能。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以8251芯片为实例,利用实验机内的8253芯片的分频作为8251的收发时钟频率。在实验系统与PC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实验系统内的小键盘,每按动一次任一数字键,就把该键值通过8251发送给PC机接收,并在PC机屏幕上显示出该键值。在课设中,我们了解了PC机与8251芯片串行通信协议和数据块的发送与接收,具体应用了PC机和8251芯片串口通信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1)利用实验机内的8253芯片的分频作为8251的收发时钟频率。
(2)利用实验机内小键盘,每按动一次任一数字键 ,就把该键值通过8251发送给PC机接收,并在PC机屏幕上显示出该键值。实验箱与PC机连接如下所示
图3.1 实验箱与PC机通过串行口连接
图3.2实验接线图
(1)8253、8251中的/CS为片选信号,1.8432MHZ给8253、8251提供工作时钟信号,OUT1给8251提供接收和发送的时钟信号。D0~D7接CPU的D0~D7,实现数据传输,
(2)8251状态口地址:03F9H,8251数据口地址:03F8H;
(3)8253命令口地址:43H,8253计数器#1口地址:41H;
(4)8255命令口地址:0FF23H,键扫口/字位口:0FF20H,键入口PC:0FF22H,字形口PB:0FF21H;
(5)通讯约定:异步方式,字符8位,一个起始位,一个停止位,波特率因子为16,波特率为9600;
(6)计算T/RXC,收发时钟fc,fc=16*9600=153.6K;
()8253分频系数:1843.2K / 153.6K=12。
4.硬件电路设计
4.1 串行通信概述
串行通信即数据以一位一位传送的方式进行通信。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通信成本低,缺点是通信速度较慢。
串行通信可以采用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种工作方式。在异步通信中,以字符为单位进行发送和接收,
每一个字符用起始位和停止位标记字符的开始和结束。在同步通信中,把传送的字符顺序连接组成一个数
据块,在数据块开头加同步字符,在数据块末尾加校验字符,每次通信传送这样一整块数据,数据块中字符间隔为0。
8251概述
Intel 公司的 8251 是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集成电路,可工作于同步或异步方式,并可指定为半双工或全双工工作方式,同时也可确定字符位数、奇偶校验和异步时钟频率。4.3 8251的基本性能
8251是可编程的串行通信接口,可以管理信号变化范围很大的穿行数据通信。有下列基本性能:
通过编程,可以工作在同步方式,也可以工作在异步方式。
同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64K,异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19.2K。
在同步方式时,可以用5~8位来代表字符,内部或外部同步,可自动插入同步字符。
在异步方式时,也是用5~8来代表字符,自动为每个数据增加1个启动位,并能够根据编程为每个数据增加1个、1.5个或2个停止位。
具有奇偶、溢出和帧错误检测能力。
全双工,双缓冲器发送和接收器。
4.4 8251的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
8251的内部结构图如图4..1所示,可以看出,8251有7个主要部分,即数据总线缓冲器、读/写控制逻辑电路、调制/解调控制电路、发送缓冲器、发送控制电路、接收缓冲器和接收控制电路,图中还标识出了每个部分对外的引脚。8251的外部引脚如图4..2所示,共28个引脚,每个引脚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式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图4..1 8251内部结构图
图4..2 外部引脚图4.5 8251在异步方式下的TXD信号上的数据传输格式
图4.1 8251工作在异步方式下的TXD信号上的数据传输格式如图4..1,示意了8251工作在异步方式下的TXD信号上的数据传输格式。数据位与停止位的位数可以由编程指定。5.1 实验程序流程图
当 PC 机发送,实验箱接收时,在 PC 机窗口界面上输入的数据会在实验箱的数码显示管上显示出来;当实验箱发送,PC 机接收时,从实验箱数码管上输入的数据会在 PC 机窗口界面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