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重塑调查报告.docx

发布:2017-04-18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基础原理社会实践论文· 论题: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择 业就业观念重塑调查报告 作 者: 黄熙程、代朋 班 级: 应用物理14-2 指导教师: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重塑调查报告 000000000000000000 [摘要]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该论文通过对国内就业环境的理解,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剖析现阶段,即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进而解释待就业的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择业就业观念;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目的,概述,调查情况 概述 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对择业问题的看法、信念、态度,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大学生对择业就业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的指导思想。观念决定一切。从就业领域来说,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对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更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择业就业观的形成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大学生择业就业面临者新的机遇和挑战。 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日益提高,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跨越,使广大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但是,在高兴之余我们也应意识到,每年日益增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日渐增加。此外,由于我国研究生扩招的比率也在增加,尤其是在就业门槛日渐提高的今天,考研成为大学生趋利避害的有效形式之一,他们在完成学业后也会加入与应届本科生竞争就业的行列,这就使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强硬的对手,使他们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结构不合理、各类专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毕业生供求失衡的问题。 据相关报告显示,2014年大学毕业生突破700万,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以黑龙江省为例,2014年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204102人,初次就业率为80.79%,与2013年基本持平。其中2014年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86.15%,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0.56%,高职初次就业率为79.68%。研究生中,求职流向国有企业的占17.85%;其次是私营企业,占14.32%;流入最少的则是艰苦行业企业,占0.30%。本专科毕业生流向最多的则是私营企业,占28.19%;流入最少的是其他基层事业,占0.03%。 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而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先了解目前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观念,这便是本次调查的意义所在。 调查目的 通常所说的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主要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期望或者标准,是大学生对职业发展可能性、职业声望、报酬、和求职所需代价等方面的根本观点与看法,也是大学生三观在择业就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12月25日至2015年1月2日共计有115人次参与填写本问卷,有效问卷115份。本次问卷被调查者均为在校大学生。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8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要求工作与专业对口,而要求工作和专业必须对口的仅有3.48%;有58.2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对于目前的形势,有63.48%的被调查者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6.96%的被调查者选择先择业,仅有9.57%的被调查者选择尝试创业。 观念转变原因 (一)专业对口观念逐渐淡化 哲学上说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专业和工作岗位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专业对口是他们之间统一的一面,专业不对口是他们对立的一面,事物都有两面,我们不能说专业对口好,或者专业不对口好,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他们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能片面,要全面的看待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仍在毕业后选择专业对口。终生在一个单位“服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铁饭碗”和“大锅饭”被打破,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设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