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的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搭石》教学设计
执教人:杜令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 个生字,学会本课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事物的“美”。
(3)摘抄喜欢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拼读、书写,认识、掌握文中生字;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写得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心中有他人、团结礼让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这是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水的小溪,当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走近搭石
1.解决“什么是搭石?”
自由读文,交流什么是“搭石”。
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呢?用课文的句子说说。
随机理解:汛期、脱鞋挽裤
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一句话来来往往,就必须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可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走搭石,让我们再读读什么是搭石?(出示课件)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读了课文,搭石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习人们走搭石的风景
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里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是一道风景,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跟着家乡的人们走一走搭石。默读3、4自然段。
1、一行人走搭石的风景
件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画面的美?
(1)“协调有序”
你从哪里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就叫——协调有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3)它不仅如歌如画,更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让我们用诗的韵律再来读一读。
是的,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和谐美)的风景。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风景呢?
2、---感悟谦让美、尊老美
课件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谦让)
(2)是呀,同学们,家乡的人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又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如果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风景呢?
课件出示句子——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个词让你心头一颤,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生字“伏”。联系生活理解“理所当然”。
(3)透过“理所当然”能看出这里的人(尊敬老人)。
到了对岸,需要老人的道谢吗?{不需要}
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当老人曾经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不止一次的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年轻人背他走搭石,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把这种尊老的美德传承下去,构成了淳朴的乡风,淳朴的民俗,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呀!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感受一下这走搭石的风景。(配乐朗读)
家乡的搭石风景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别样的风景,下课。
板书设计: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动作美 谦让美 尊老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