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立交区绿地景观模式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速公路立交区绿地景观模式研究
辽阳市弓长岭区园林绿化管理处 许南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立交区绿地景观模式的研究,指出在立交区绿地景观建设中所出现的若干方面的问题,并相应提出较为合理的景观建设模式。对影响景观模式建立的因子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重点从地域景观和视觉角度进行分析,确立景观模式,并且结合绿地在立交区景观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和目的。同时指出立交区绿地系统各个部分的绿化模式,最终确立满足立交区绿化功能的、目的的、适应地域环境的、符合绿化原则的立交区绿地景观模式。
关键词:高速公路 立交区 绿地景观模式 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的兴起和发展有效的缓解了交通困境。但由于高速公路车流量大,汽车排放的污染气体和噪声形成环境污染,造成了一种生态灾难。因此高速公路系统的绿地景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体现在绿地的防护作用、生态作用和景观作用。虽然高速公路的绿化已得到多方面的重视,但是高速公路绿地景观系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就立交区绿地景观模式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认为较合理的绿地景观模式。
1.高速公路立交区绿地景观建设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提供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植物栽植形成一种自然的视线导引作用。
内外边坡草坪、灌木的栽植用于防止水土流失、护坡、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护功能。
协调周围的地域景观。
2立交区绿地景观建设的原则
1 明确绿地景观建设的目的,首先考虑生态及防护功能,让防护和美化功能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2 绿地景观的建设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背景条件。
2.3在相应地段形成引导性栽植,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2.4绿化考虑通视问题,留出足够的安全视距。
2.5植物的选择,应重视乡土树种,大力引种适应性强、抗性强,具有美化、经济、高效、多用途、多功能的植物材料。
2.6注重立交区绿化在整个高速公路绿地系统中“点睛”的作用。
3目前立交区绿地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对于绿地景观存在的目的、功能不明确。
立交区绿地景观的存在主要在于它的生态防护功能、视线的导引作用、提供优美的行车环境,优化景观结构。
3.2立交区的绿地景观不能与周围环境很好的协调在一起。
立交区的绿化不能只看到围合区、边坡、坡脚、路肩等近景观,应将绿化与周围地域环境、中景观及远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3 有的立交区的匝道围合区内过于强调平面构图,没有充分考虑行车时人的视觉情况。
3.4 有些立交区的匝道围合区内,绿地景观不能满足各个方向对景观都有观视效果,或者是各个方向的景观效果过于相同。
3.5植物材料的选择缺乏科学性。
有些植物不适应立交区所在地的立地条件,表现出生长不良甚至无法成活。其次影响成活的原因还有:苗源较差、栽植时间不合适、栽植技术较差、后期管理养护不到位。还有一些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景观效果。
3.6有的立交区绿化形势过于单一,缺少行驶景观变化。
3.7 常规的做法是直接在边坡栽灌木或喷洒草种。因为在边坡存在滑坡的现象,栽植植物会由于重力原因及土壤沿边坡下滑,也产生沿边坡下滑的现象,就会导致边坡上部出现裸露地面,坡面的绿地不整,影响了绿化景观。
4立交区绿地景关键模式的建立
为了在立交区建立较为完善的绿地景观模式,下面提出一个景观模式建立的程序。
4.1对于立交区所在地现状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自然、人文两方面。自然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土壤、植被;人文状况包括:历史遗迹、及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4.2 明确植物在立交区中的功能作用
功能包括:防护、美化、生态、视线导引。
4.3根据第一、第二项程序选择植物材料及植物配置方式
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形式应在遵循一定原则和各自相应的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参照车辆正常行使、道路防护、环境景观结构优化、观视状态等诸多要素。
4.4景观结构优化组合
针对高速公路立交区坐落的空间环境、地貌特征,依照视距的长短不同,把景观空间分为近、中、远三个不同的空间层次。根据观视位置的不同,所见到的景观效果也有所不同,我们必须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谐、统一的空间构图,使不同层次的景观处于结构优化状态。然而,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