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摘要:目前,各媒体在关注体育赛事本身的同时,也开始对明星选手的赛场外生活、恋爱、家庭故事等进行报道,将娱乐元素融入体育新闻报道。过度追求娱乐化,即所谓的“花边新闻”,使体育报道趋于低俗化、媚俗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要改变目前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倾向,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新闻 娱乐化 纠正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与过度娱乐化
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对体育报道的传统外延进行延伸,将报道的内容从体育赛事本身扩展到跟赛事相关的人、事、物等方面。娱乐化的体育新闻在内容上强调文化和娱乐含量,是在充满着阳刚之气和力度美的体育赛事中渗透进娱乐性,让体育比赛好看起来,让原来的面目可憎的技术战术分析和枯燥的数字轻松起来,竭力从各种关于竞技体育的人和事中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加强贴切性。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娱乐功能本来就是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娱乐性也是体育与传媒结合的基础性要素之一。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因过分强调政治需求,我国的体育报道忽视和压抑了个体、人性以及对体育美与娱乐性的追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体育的政治化色彩已逐渐褪去,游戏和娱乐功能开始回归。因此,体育新闻娱乐化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与体育本身的娱乐特质一脉相承的。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采取娱乐化的手法来吸引和招徕受众,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现代媒体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问题是当前有一些媒体在体育新闻娱乐化大潮中,已经大大超越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过度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使体育新闻滑入了泛娱乐化的泥潭。
第一,体育新闻报道中喧宾夺主的现象成为时尚。一些媒体在体育赛事的报道中,不是将其报道的重点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跟赛事相关的人、事、物上,尤其是侧重于报道明星运动员的生活和花边新闻。有时一场大型赛事的报道,读者却在众多版面中看不到什么关于比赛过程和结果的翔实报道和深入的评论。
第二,体育新闻报道中低俗化趋势明显。一些媒体对“星”、“性”方面的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在报道中倾向于用视觉的盛宴刺激受众的欲望,用暧昧的文字挑逗人的理性。有些杂志甚至将半裸体或近乎裸体的女郎作为封面,刻意放大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尚内容,从而忽略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事实,而陷受众于无关紧要的、虚幻的娱乐之中。
第三,体育新闻报道中措辞失当,言语暴力现象严重。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媒体为了追求紧张、刺激,更多地采用了武侠化的写作手法。如:在有些体育报道中,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炮弹”、“枪手”,甚至“杀手”;比赛成了宣战、伏击、歼灭、生擒;“枪手死于自杀”,“流浪者去杀豪强”,川深两军预谋”大屠杀”等。另外,在描写国与国、队与队之间的比赛时,诸如《德意志血洗英格兰》、《高丽战车碾过巴林》、《10分钟玩死阿曼》、《森林狼加时“咬死”国王》等充满血腥味的标题比比皆是。
第四,体育新闻报道中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常常充斥着强烈的“拜金主义”情愫,以成败论英雄。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名人、冠军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报道的主流,而那些赛事成绩较差的运动员却鲜有报道。不仅如此,一些媒体还对一些运动员一时的失败或挫折大肆宣扬,置运动员的情感于不顾。
从中国体育娱乐化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体育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产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无论怎样娱乐化,“体育”是核心词,即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本身是最根本的东西,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更不同于色情化,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媒体将这种体育娱乐化的内容过度地进行庸俗化报道,不仅对体育的健康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没有好处。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的负面效应
目前,体育新闻娱乐化正日益成为中国传媒界的一种风潮。其积极意义不可抹杀,但过度娱乐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影响传媒的公信力。在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中,新闻的首要功能是监督或守望环境,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而在当今“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中,体育新闻在其价值取向上,以“趣味性”作为首要标准,表现在媒体内容上,就是严肃新闻大幅下降,而休闲性的“趣味新闻”大幅上升。这使体育新闻的首要功能变成了娱乐,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新闻中出现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在给媒体带来表面和短暂收益的同时,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对媒体的公信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某个媒体过分关注一些奇闻轶事,而对正常的赛事视而不见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