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 第6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r:颗粒态营养元素下沉出真光层之前的循环次数 r =(1-f)/f 6、光合作用商(photosynthetic quotient,PQ): 表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O2量(moles)与被吸收的CO2量(moles)的比值,可用来说明利用不同N源的初级生产化学过程的差异。 以再循环N为N源的初级生产,PQ值(≈1.2)比以新N源的初级生产的PQ值(≈1.8)低。 (二)新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15N法 沉积物捕集器法 234Th/238U不平衡法 二、海洋新生产力的估计 1、全球海洋 初级生产力 (Gt/a) 新生产力 (Gt/a) f 比 Eppley和Peterson(1979) 19.0~24.0 3.4~4.7 0.18~0.20 Chavez和Barber(1987) Berger等(1989) 30.0 6 0.2 Martin等(1987) 51.0 7.40 0.145 一般认为f 比 =0.1~0.2 2、近岸与大洋区:Bienfang等(1992)估计: 初级生产力 新生产力 大洋区 13.2×109 tC/a 2.7×109 tC/a 沿岸区 13.7×109 tC/a 4.7×109 tC/a 总生产力 新生产力 15 10 5 0 0 1 2 3 5 4 大洋区 沿岸区 大洋区 沿岸区 年产量 / 10 15 g C 年产量 / 10 15 g C 图 7-7 大洋区和沿岸区有机碳生产量比较(引自 Bi e nfang 1992 ) 左:总生产力 右:新生产力 三、新生产力与营养盐供应特征的关系 Dugdale和Wilkerson(1992) : 1.新生产力水平高的富营养化水域,以沿岸、上升流区为代表 2.新生产力水平低的贫营养水域,以贫营养海区为代表的一类海域 3.新生产力水平低的富营养水域 营养平衡状态: 营养循环特征与自养生物及其消费者的粒径组成 粒径组成与有机物下沉速度 贫营养大洋区与近岸水域比较、不同季节 粒径组成、营养平衡状态、新生产力与水文条件、营养盐等之间有密切关系 四、新生产力水平与浮游生物的粒径组成 及营养循环特征的关系 五、新生产力的研究意义 1、新生产力研究有助于从更深层次阐明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2.新生产力的研究对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 3.新生产力是海洋渔业持续产量的基础 第六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 学习目的 掌握海洋生产力的各种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地理分布和季节分布规律 了解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的前言进展 了解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14C法低估生产力的原因) 掌握海洋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和研究新生产力的意义 第一节 海洋生物生产及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生产者是生物群落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成分 海洋初级生产的重要意义: 为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能量来源; 估算渔业产量; 对全球的碳循环的重要影响。 一、生物生产力的有关概念 生物生产力就是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或积累)有机物的能力,它包括: 1.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 单位:g(干重)/m2 · a, g C/m2 · a,J/m2 · a 说明:上式仅为代表式;强调时间过程 总初级生产(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净初级生产(net primary production) 地球生物圈0.11%;陆地平均0.25%;海洋平均0.05%;农业生态系统:1-2%。 光能 叶绿素 CO 2 + H 2 O ( CH 2 O )+ O 2 + 能量 2.次级生产力(secondary productivity) 3.群落净生产力(net community productivity) 群落净生产力 = 净初级生产力 - 异养呼吸消耗 从群落整体考虑有无生物量的积累 与群落的发展与成熟度有关 4.现存量、周转率、周转时间 生产力 = 现存量×周转率 图7-1 两个平衡的群落(输入 = 输出)的模式( A .输入和输出都较低、周 转慢; B .输入和输出都较高、周转快。)(引自 Krebs 1978 ) 现存量 现存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