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及职业培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及职业培训摘要:加强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对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职业培训助推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职业培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下经济舞台上的支柱力量,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完成高速成长“撑杆跳”的活动中,民营企业家们已经充满了对“二次创业”的冲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严酷的现实。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lO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虽然原本专注于市场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容纳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同时,民营企业本身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机制也更趋向于灵活,但从大范围来讲,民营经济在最初发展时期,其从业人员相当部分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通常不能得到更多优越性的人,即机会成本相对较小的人,因而最先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培训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作用
1.具有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二次创业是由原来小的利益共同体,到小命运共同体,到大利益共同体,再到大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循环,二次创业实际上只是一个环节,也就是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和效能追求。职业培训在战略规划、管理体制、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人才调配等方面展开培训,不仅可以使创业群体领导人实现观念上的锤炼和升华,同时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设计,建立相应的制度、标准和规范,使企业由“人治”转向“法治”,由“经验管理”转向“职业化管理”,建立起以战略为导向的职业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因此,职业培训对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具有技术创新的输智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要提高员工素质,必须走职业培训的道路。
3.具有文化创新的提升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职业培训注重培养员工的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为用户的服务意识,创立和提升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客户,也就赢得竞争。
4.具有品牌创新的支撑作用。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不能只守着已有的品牌,必须进行品牌创新。但是,民营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创新不能只是简单的产品创新,而应该努力进行五大创新,即:产品创新、品类创新、品牌传播策略创新、营销渠道创新以及交易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职业培训可以通过领导能力、个人的成长与肯定、创造力与问题的解决、变革管理与变革导向、沟通与人际关系的技巧、承诺、动机与态度等课程的设立,使企业上至领导者下至员工从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新的提高,可以支撑企业的创造力,实现企业品牌的不断创新和扩张。
二、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业培训缺乏战略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低下。民营企业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有关管理者的素质、能力也不高。民营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而低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又体现不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于是干脆忽略人力资源管理,就出现了上千人的企业竟没有一位专职人事管理人员的现象。而在欧洲同样规模的企业,大多雇佣了10名以上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民营企业对员工职业培训只是应付当前需要。加之,培训对企业的产出影响不很直接,所以,一般而言,企业对于培训往往不够重视,不愿做过多的投入。许多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工作只是一种点缀。不少民营企业出于对员工忠诚度的怀疑,对员工只重视使用,不重视培养,只愿意在引进人才上花钱,不愿意在培养人才上投资,过多地到同行企业中挖人,不愿多给员工培训,惟恐为他人作嫁衣。而作为员工,不但要考虑今天的谋生问题,还要考虑明天的谋生能力,当他感到工作状况不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时,就不愿做长久停留,一有合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