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管理制度总结.doc

发布:2017-08-27约1.5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管理制度总结 一、国家制度 (一)禅让制 传说中的部落组织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封建王朝的更替中,大臣、武将以武力强迫皇帝退位的做法也被美化为“禅让”。 (二)世袭制 公元前21世纪,启以禹子的身份登上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春秋战国时期萌芽 2.秦朝正式建立 3.西汉时巩固 4.隋唐时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了。 5.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 自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基本解决。 6.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明朝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其中,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八股取士极大败坏了学风;特务机构的设立成为明朝君主专制的明显特色。从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消极作用。 7.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满洲贵族的势力、压制汉族官员,采取了许多极端措施,如大兴“文字狱”、设立军机处等,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清朝后期的衰落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变革君主专制制度的呼声逐步高涨,君主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是将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度的实践;辛亥革命则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1912年3月,清帝退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二 中国古代人事管理制度 (一)、选官制度 选拔官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式。 1.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2.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品德。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开始形成的由中正官发现和推荐人才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中正官推举人才的依据是门第,该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造成士族地主长期把持政权。 (3)科举制: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三 军事制度隋唐“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面,但农民负担沉重募兵制唐玄宗时实行;国家招募士兵,供给衣食,免赋役;士兵为职业士兵,兵将间有隶属关系五代辽宋夏金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设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与管兵权八旗制度: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对女真族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汉军绿营兵制度编户制度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管理百姓。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保甲制度 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保甲法。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保甲制度是—种兵民—体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制度 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