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PLC控制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doc

发布:2019-01-17约1.38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吴灵:基于PLC控制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 2009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PAGE 22 PAGE 23 基于PLC控制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用PLC控制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系统组成、系统硬件接线和系统软件设计,及系统工作原理。该系统具有外设电路配置简单、扩展方便、操作容易、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集电铃、宿舍灯、音乐广播自动控制于一体,并具有周末与假期控制功能,实现了作息时间无人控制的自动化、科学化管理与操作。经调试和实验测试,该控制系统是一个优良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 关键词 作息时间控制 PLC I/O接线 软件设计 第一章 概述 1.1引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在办公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中广泛使用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也简称PC,为了避免混淆,现在一般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现代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崭新产品。1985年国家电工委员会(IEC)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草案第三稿对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了如下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使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从诞生至今,在短短的30年来里,得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虽然PLC问世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PLC也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一)早期的PLC(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时的PLC多少有点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的含义,其主要功能只是执行原先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它在硬件上以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装置中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另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在软件编程上,采用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方式——梯形图。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其优点包括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指使,能重复使用等。其中PLC特有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一直沿用至今。 (二)中期的PLC(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 在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厂家先后开始采用微处理器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这样,使PLC的功能大大增强。在软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断等功能。在硬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开关模块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模块、远程I/O模块、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并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使各种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使PLC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三)近期的PLC(8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进入80年代中、后期,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得各种类型的PLC所采用的微处理器的档次普遍提高。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各制造厂商还纷纷研制开发了专用逻辑处理芯片。这样使得PLC软、硬件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可编程序控制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所有的工业部门,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过去许多使用专用计算机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 开关量逻辑控制 这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都是只有通/断状态的开关量信号,这种控制与继电器控制最为接近,可以用价格较低,仅有开关量控制功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替代物。开关量逻辑控制可以用于单台设备,也可以用于自动化生成线,如机床电气控制、冲压、铸造机械、运输带、包装机械的控制,电梯的控制,化工系统中各种泵和电磁阀的控制,冶金系统的高炉上料系统、轧机、连铸机、飞剪的控制,电镀生产线、啤酒罐装生产线、汽车装配生产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