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文言虚词用法推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触龙》) 【于是】1.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同现代汉语。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 ②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 2.相当于“于+此”。可根据具体语境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等。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愚溪》)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愚溪》) 【见……于】表示被动。 下列黄色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虚词小故事——于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虚词小故事——于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1. (助词,动词词头) 虚词小故事——于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1. (助词,动词词头) 2. (介词,对于) 虚词小故事——于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1. (助词,动词词头) 2. (介词,对于) 3. (介词,可译为到) 虚词小故事——于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1. (助词,动词词头) 2. (介词,对于) 3. (介词,可译为到) 4. (介词,比) 虚词小故事——于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1. (助词,动词词头) 2. (介词,对于) 3. (介词,可译为到) 4. (介词,比) 5. (介词,被) 虚词小故事——于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6. (介词,在)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 ②因而化怒为悲 (《促织》) (三)用作副词。 于是,就,便;因而。 (二)用作连词。因为,由于。 (四)用作名词。 原因,缘由,机缘。 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 ①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子路》) (五)用作动词。 沿袭,接连。 下列黄色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 B. 不如因而厚遇之 C. 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下列黄色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 B. 不如因而厚遇之 C. 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 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