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ppt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述-要点;一、HBV感染的临床诊断;;;;;HBsAg阳性,表明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
HBeAg阳性是病毒复制活跃、病毒载量高的标志,传染性强。
抗-HBs是中和抗体,血清抗-HBs水平≥10mIU/ml即具有保护力。
;HBV DNA水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慢性HBV感染者妊娠后,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
首次检测肝功能正常者,如无肝炎临床症状,每1~2个月复查1次;
;如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2倍(80U/L)、且无胆红素水平升高时,无需用药治疗,但仍需休息,间隔1~2周复查;
如ALT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80U/L),或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请相关专业医师会诊,必要时住院治疗,严重时需终止妊娠。;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对照组新生儿免疫预防后? 的保护率仅55%~85%,明显低于公认的保护率,提示对照组没有正规预防;
(2)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了宫内感染率;
(3)部分研究自身前后的结果存在矛盾。;孕妇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并无抗-HBs;
大猩猩实验和HBV感染者肝移植后预防再感染的研究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U的HBIG不可能降低HBV病毒量;
我国也有报道指出该方案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孕妇体内高水平HBV是发生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病毒量可减少母婴传播。
孕妇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时,其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保护率已达98%~100%。因此,对HBeAg阴性的感染孕妇,无需使用抗病毒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
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有5%~15%发 生慢性HBV感染。;有报道称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但这些研究有的病例数很少,有的对照组新生儿可能没有正规预防,也有经治疗后仍发生母婴传播的情况。
因此,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应证。??;以下因素也是孕妇抗HBV治疗需要慎重的理由:
(1)核苷(酸)类似物不能清除病??;
(2)长期服药,会加重经济负担,甚至产生耐药;
(3)85%~95%的HBeAg阳性孕妇即使不抗HBV治疗,其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也可得到保护;
(4)抗HBV治疗通常从孕中、晚期开始,对孕早中期的宫内感染无效。;小结:
HBeAg阴性的感染孕妇,无需使用抗病毒治疗。
HBeAg阳性孕妇可酌情治疗,但效果不肯定。
;三、剖宫产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四、HBV母婴传播的预防;(1)足月儿
孕妇HBsAg阴性时,无论HBV相关抗体如何,新生儿按“0、1、6个月”方案接种疫苗,不必使用HBIG。
孕妇HBsAg阳性时,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HBIG需要在出生后12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15~30min——42~63d)。
;(1)足月儿;(2)早产儿--- HBsAg阴性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要接种4针疫苗。
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最好在1~2岁再加强1针。
接种条件: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质量≥2000g。
如果早产儿2000g,待体质量到达2000g后接种第1针(如出院前体重未达到2000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
;(2)早产儿--- HBsAg阳性
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 h内必须肌内注射HBIG,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
如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重,尽快接种第1针疫苗。
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第1针。
1~2个月后或者体重达到2000 g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接种。;(3) 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
即使无免疫预防,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几乎相同。
即使孕妇HBeAg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感染风险。
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检测乳汁中有无HBV DNA。;(4)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
健康孕妇的新生儿,无需定期检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随访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随访时间:7月龄至12月龄;如果未随访,12月龄后仍需随访。
7月龄 (第3针疫苗后1个月) 时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答反应最强,抗-HBs滴度最高。
;(4)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
预防成功后,无需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