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

发布:2024-01-14约1.45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阅读回答问题。

岳州晚景

【唐】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①。【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对“晚景”“秋声”的描写,体现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抒情奠定基调。

B.颔联写景,动中有静,虚实结合,由太阳浮在水面联想到天空彩霞飞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样。

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倒着写的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例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句,让我明白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面对世事变迁,我们要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②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苏轼用“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③《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______,______”,他以“古仁人”为榜样,否定了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情感。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3.阅读名著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他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他随又抡棒便打……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

(乙)“当然啰,”尼摩船长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今天人们在狭长的地峡上面所做的事,大自然早就在其下面做过了。”……“教授先生,”他对我说道,“我便驾驶着鹦鹉螺号去寻找这条地下通道,它终于被我找到了,于是,我便冒险进入通道里去。教授先生,您很快就会穿越我的这条阿拉伯隧道了。”

(1)填写表格。

语段

人物

出处

作者

与该人物相关的情节

孙悟空

《西游记》

①______

A.三调芭蕉扇

B.②______

尼摩船长

《③______》

儒勒?凡尔纳

A.为救采珠人勇斗鲨鱼

B.送黄金给陆地上需要帮助的人

(2)上述语段中的两个人物形象身上,共同的美好品质是什么?两个文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这一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

尹双红

①得益于“导师帮带”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袁荣丽,凭借特色枸杞,推开致富之门。去年以来,同心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择优选择178名政治素质过硬、奉献精神好、带富能力强的乡村能人作为帮带导师,精准结对451名帮带对象,收获良好成效。在我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卓有成效,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默默奉献、无私付出。只有奉献和付出,才能有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振兴。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

②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王进喜心甘情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杨善洲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就在于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忠诚奉献的觉悟、甘于奉献的美德、拼搏奉献的追求、为民奉献的情怀。弘扬奉献精神,自觉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竭诚奉献,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必定更为强盛。

③践行奉献精神,能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精神,关键要付诸行动、见诸实效。教育工作者,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奋斗不息;广大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