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第八轮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临沧试验点结果分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第八轮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临沧试验点结果分析
罗正清,唐吉昌,王冬蓝,董有波
(临沧市甘蔗技术推广站,临沧临翔 677000)
摘要: 2011-2012 年(两新一宿)国家第八轮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临沧试验点结果表明,该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 较好的为柳城 03-1137、云蔗 05-51、福蔗 02-5707、福农 39 号四个品种,其表现为适应性强,丰产、高、中糖, 性能稳定,适宜临沧蔗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观察分析 10 个新引进甘蔗品种的出苗、分蘖情况,丰产性、适应性、工 艺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甘蔗品种推广 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且经过全国甘蔗品种第八轮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市甘蔗生产区种植的 甘蔗优良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和来源
参加国家甘蔗新品种第八轮区域试验甘蔗品种共 10 个。其中云蔗 04-241、云蔗 05-51、云蔗 06-407 三个品种由云南省农科院甘科所育成并提供;粤甘 34 号、粤甘 35 号 2 个品种由广州甘蔗
糖业研究所育成并提供;赣南 02-70 由江西省甘蔗研究所育成并提供,柳城 03-1137 由广西柳城县
甘蔗研究中心育成并提供,福农 36 号、福农 39 号 2 个品种由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育成
并提供,福蔗 02-5707 由福建省蔗麻研究所育成并提供;试验设双对照,新台糖 22 号为 CK1,新 台糖 16 号为 CK2。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临沧市云县幸福镇临沧市甘蔗技术推广站幸福基地内,位于东经 99°57′,北纬
24°05′,海拔 1030 米,距县城公路距离 50 千米,直线距离 38 千米。年平均气温 19.6℃,年 降雨量 1100~1200 毫米,年降雨天数 160.1 天,终年无霜。土质为红壤土,PH 值 5.3-5.5,速效 N 为 80.0mg/kg,速效 P 为 42.0mg/kg,速效 K 为 135mg/kg,有机质含量 28g/kg,试验地属水浇坡 地,前作为夏玉米,在临沧蔗区具有较强代表性。
1.3 试验设计
该试验为同田试验,随机排列,三次重复,12 个处理,行距 100cm,小区面积 33.2 平方米, 行长 8.3 米,4 行区,种植沟深 45cm,沟底宽 25cm,重复间有 150cm 走道,小区间留 60cm 人行走 道,四周设有保护行。
1.4 新植甘蔗种苗处理、种植密度和下种时间
供试品种砍倒后剥去叶鞘,剔出无芽节和虫害节,用利刀砍成 3-4 芽苗,每 100 个单芽捆成 1
捆,每个品种捆 12 捆,然后用 50%多菌灵 1200 倍液加 48%乐斯本 600 倍液浸种 15 分钟,防治凤
梨病和钻心虫危害。每公顷下种芽数为 60000 个双芽苗,折合每米 12 个单芽,每行下种为 100 个
单芽。试验甘蔗第一年新植于 2011 年 1 月 16 日种植,第二年新植于 2012 年 2 月 5 日种植。
1.5 新植甘蔗、下种、灌水、盖膜及底肥和杀虫剂的用量 下种前,清除第一沟的松土,种苗要放在板土上,采用双行接顶摆种,蔗芽向两侧,避免天
地芽,然后施用底肥和杀虫剂,在覆盖细潮土 8-10 ㎝,第二天用抽水机灌水一次,第三天整墒, 喷施除草剂后盖膜;下种时,每公顷用 25%的 10﹕10﹕5 的三元复合肥 1200 ㎏,折合每行用量 1
㎏,拌施 15%乐斯本颗粒剂 75 ㎏用于防治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折合每行用量 0.062 ㎏。
1.6 宿根甘蔗收获及管理
试验甘蔗第一年新植于 2012 年 3 月 14 日收获;3月25日松蔸,4月5日灌水后进行基肥 追施,其公顷用量为 25%的三元复合肥 1200kg,同时,每公顷施用 15%乐斯本颗粒剂 75 ㎏进行 地下害虫防治;甘蔗进入生长期后公顷用量为 46%尿素 750 kg 做追肥,分两次施用。
1.7 追肥的种类和用量
每公顷施用 25%三元复合肥 300 ㎏加 46%尿素 750 ㎏,拌施 120 ㎏ 5%毒死蜱颗粒剂防治地下 害虫,复合肥在小培土时一次施用,尿素分两次使用。施肥后培土防止甘蔗倒伏。
1.8 其它农事活动
试验甘蔗全生育期用 48%乐斯本防治绵蚜虫两次,防治螟虫 2-3 次。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 2-3
次。
2 性状调查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调查
2.1.1 出苗率
通过两年新植甘蔗出苗率(平均)调查:出苗率最高赣南 02-70 为 55.67%,较 ck1(43.96%)高 出 11.71 个百分点,较 ck2(49.55%)高出 6.12 个百分点;排列第二为粤甘 35 号 55.63%,较 ck1 高出 11.67 个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