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
摘要:专业课的教学对于本科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动物营养学》授课为例,从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坚持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Y1101),上海海洋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海教委知识服务平台项目(ZF1206)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杨志刚(1973-),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对学生的成长及未来至关重要。在目前就业形式逐年严峻的大环境下,只有掌握了相应的专业技术,才可能在未来的岗位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高等院校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核心。优秀的高等院校不仅承担本科生的教学,还负责相关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和教学工作。只有完成了高质量的本科生教学,而后的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因此,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在三个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有重要性。本科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就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关键是认真学好专业课。
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合格人才、提高专业就业率和提高考研升学率的关键环节。要培养满足当代就业需求和升学需求的高素质大学生,就必须抓好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本人多年来承担《动物营养学》、《畜牧学通论》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以往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我们依据水产养殖、动物科学和水族科学专业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在整体把握“动物营养学”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某些内容进行取舍、扩充、合并或转移,优化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各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对水产养殖专业,突出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相关内容的讲解并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以便对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时安排上给予充足保障;对水族专业,也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且应用实例尽可能选择观赏鱼、观赏龟或观赏虾等观赏动物;对动物科学专业,合并“水产动物营养学”内容到“动物营养学”一门课中,授课学时由以前的32学时提高到48学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综合了2本教材的基本内容,以营养学理论为基础,以水产养殖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猪、禽、牛、羊等陆生动物。由于“配合饲料”和“饲料加工工艺”这两部分内容对于营养与饲料方向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特别重要,在“动物营养学”授课中不再讲述这些内容,而把他们分别开设为2门独立的课;对于水产养殖和水族科学专业,这两部分内容仍然保留在“动物营养学”的授课内容中,且结合各自行业特色做重点讲述,以适应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水产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动物营养学”教研室的老师积极参与麦康森院士修订主编的新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材的编写,以新版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水产养殖的新发展和饲料行业的新特色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在总结水族科学专业“动物营养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动物营养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广泛查阅国内外观赏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相关文献,集体编著教材《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该教材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观赏水族动物着色的内容,并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等方面突出了与普通水产饲料的不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水族科学特色。对于动物科学专业,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以统编《动物营养学》为基本教材并结合新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特色内容,逐步筛选增加我校及国内外当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最新及实用科技成果和实际生产中积累的经验,最终形成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体系[1]。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多个环节都注重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每次授课前,总是提前五分钟来到教室。在安装调试好授课课件之后,精选一些四至五分钟的哲理小故事的幻灯与同学们分享。有些是成语典故,有些是励志小故事,有些是著名作家或艺术家的生活感悟,有些是充满正能量的视频剪辑。通过这些简短的幻灯或视频的播放,告诉同学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素质通过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逐步提高,自然就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辅助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多媒体授课为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作式、研究式等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