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基于标准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主????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陈智红 侯砦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并乐于与人交流。
2.教材分析?
本课讲一个人种葫芦,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上的蚜虫,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两幅图,分别有两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3.学情分析?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地方。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图文结合,感悟问题产生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读卡片、做识字游戏等形式,认识6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2.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范读、小组合作等形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1.认读“葫、芦、藤”等7个生字,准确组词,书写“言、每”8个生字。?
2.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习活动方案】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可爱的
小葫芦,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你见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可爱的葫芦,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2.?板书课文题目“我要的是葫芦”、认识“葫芦”
、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通过图画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求会
认的字,并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看课文中两幅图画分别指出图中内容与哪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
活动二????
小组内检查读书,相互指正读音。评出小组读书之星。
活动三?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讲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结了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却不管,结果葫芦全落了。)(完成目标二)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看图与学文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课文
读准字音,借助识字方法识记
生字。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学习本课生字
活动一???
游戏:生字扫雷。(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
1.?出示生字卡片。请小老师提醒大家写好这些字应该注意的地方是哪里。教师在小老师的提醒下,在黑板上范写。?
2.?请学生上台书写生字,大家评一评谁写的好。
?3.?学生自己书写,教师指导。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成目标一)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朗读感悟
活动一?
自由读课文。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
(3)?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讨论:“虫——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完成目标一)?
活动三?
1.?配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种
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
了,会想些什么?(完成目标二)
能够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并且有感情的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