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docx
2.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2.5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主题,紧密围绕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影响及其与我国近代化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探究工业革命与近代化进程的关系,增强历史唯物主义素养;通过学习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提升科学精神与历史责任感;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工业革命,增强文化理解与国际视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影响。
2.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难点:
1.理解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关系。
2.分析工业革命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利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变革。
4.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突破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蒸汽机、电力、汽车等发明图片,以及工业革命影响的纪录片片段。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以便展示教学内容。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模拟实验。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或视频,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如电灯、电话、汽车等,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影响。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为什么电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拓展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