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流水线的平.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流水生产线的改善 概要 一、流水线简介 二、流水线设计 三、流水线平衡 四、案例研究 一、流水线简介 按照产品(零部件)生产的工艺顺序排列工作地,使产品(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地和有节奏地经过各个工作地依次 加工,直到生产出成品。 二、流水线设计 确定以下内容: 1、节拍 2、工位数、人员 3、工艺流程 4、每个工位的内容 5、现场布置方式 例子J型玩具马车要在一个传送带上组装,每天需生产500辆。每天的生产时间为420分钟,表中列出了玩具马车的组装步骤及其时间。请根据节拍和作业次序的限制,求使工作站数量最少的平衡方式。 J型玩具马车的装配步骤及其时间 3)工作站数量的理论最小值(实际数量可能大一些): N= = = = 4(取整) 4)选择作业分配规则 研究表明,对于特定的问题有些规则会优于其它 规则。一般来说,首先安排有许多后续作业或者持续时间很长的作业,因为它们会限制装配线平衡的实现。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如下规则: 4)选择作业分配规则(1)按后续作业数量的多少来安排作业 三、生产线平衡 1、Line balancing的定义 Line balancing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 作业负荷,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2、Line balancing的计算 衡量生产线平衡状态的好坏的定量值,即生产线平衡率或 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生产线的平衡率计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CT)×100% =∑ti/(人数×CT)×100% 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3、生产线平衡的目的 物流快速,减少生产周期。 减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转场所。 消除瓶颈,提高作业效率。 稳定产品品质。 提升工作士气,改善作业秩序。 为了缩短等待时间。 可以提高人员、机械的运作效率。 可以谋求省人化、省力化。 可以谋求机械化、自动化。 为了进行新的工序设计或工序编成。 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4、生产线平衡分析适用场合 为了缩短每个产品的生产时间。 生产量变动时,为了决定适量人员。 新产品进行生产线设计时。 5、生产线平衡改善的方法 工时长的工序的改善方法: A.细分作业内容,将一部分作业转移至其他工序。 B.改善作业本身。 C.谋求工序机械化。 D.通过改良,增大机器的运作能力。 E.增加作业人数。 F.调配经验丰富,作业技能高的熟练作业人员。 G.“瓶颈”工序能力不足的部分,利用加班完成,或用其他方法完成。 工时短的工序的改善方法: A.细分作业内容,将作业转移至其他工序,取消该工序。 B.从其他工序转移来部分作业内容,增加作业量。 C.将同是作业工时短的工序合并起来。 D.在不影响后工序的前提下,采用继续集中作业方式。 6、生产线平衡分析步骤 决定分析对象和要达到的目标。 取得相关人员的理解和帮助。 分解各工序的作业单元。 测定每个作业单元的时间。 实际修正测定工时。 求出每个线点时间。 作成线点运行表。 计算平衡效率(浪费率)。 研讨工序平衡。 7、生产线平衡表示法 生产线平衡,一般使用生产流动平衡表来表示,纵轴表示时间,横轴则依工程顺序表示,并划出其标准时间,划法可使用曲线图或柱状图。 9、现场生产线平衡分析 对生产中的生产线进行分析时,依下述步骤进行: 1)对生产线的各工程顺序(作业单位)予认定,并填入生产流动平衡表中。 2)测算各工序实质作业时间以DM(Decimal Minute)为单位记入平衡表内(1人实质时间栏)注:1DM=0.01分=0.6秒 3)清点各工序作业人数,并记入人员栏内。 4)1人实质作业时间÷人数 = 分配时间,记入时间栏。 5)此分配时间划出柱状图或曲线图。 6)在分配的实质时间最高的这一工序顶点横向划一条点线。 7)计算不平衡损失 上面斜线部分的总合即为不平衡损失的总合。 T(Lose)=Σ|Tm-Ti| 不平衡损失=(最高的DM×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 如上图 =(21×19)-320=79。 9、现场生产线平衡分析 8)生产线平衡率 各工序实质时间(1人)合计 320 生产线平衡率=——————————————=-- 最高DM×合计人数 21×19 =80.2% 9)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1-80.2%=19.8% 10)如使用输送带之动力传送,则应计算输送带的流动速度(M/时间单位) 称为节拍时间,符号TC。
显示全部